请读者允许我在这里先枝蔓一下,说说香港的这个茶具文物馆。这是我国唯一从事收藏和研究茶具的专业博物馆,藏品由著名收藏家罗桂祥先生捐赠。罗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就月将”,辛勤收集了近五百件陶瓷茶具,为了“众乐”而舍弃“独乐”,于1981年慨然捐赠给香港市政局。市政局特将“前三军司令官邸”辟为专馆,让香港市民和各方游客可以在此欣赏中国茶具,“把一切烦恼放下,好使身心舒泰,以便重新应付未来一天的事务”(茶具文物馆开幕时罗先生的致词)。建议爱茶的诸位下次到香港,到金钟“血拼”之余,或者乘索道上太平山看了风景下来,不妨到那里小作停留,欣赏一番,还可到旁边的乐茶轩品一番茶,方不负罗先生的高情雅意。
在茶具文物馆里,最吸引我目光的是一把青花六角提梁茶壶,这壶壶身六面,器形大方利落,青花图样是山水、帆、云和飞鸟,笔法朴直,颜色蓝中泛灰,整个茶壶呈现出富于民间气息的质朴天真,却因此清新可喜,令人难忘。后来读到专家认为这“显系清初景德镇民窑烧制”,可能是“专为外销海外而烧制的”(见宋伯胤《茶具》P·128)。同样吸引我的,还有圆熟华美的乾隆青花加彩茶壶。若论吸引眼球,青花在茶具中排第一。
青花,高温釉下彩之一,指白地青花瓷器。以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为原料,在瓷胎上描绘图案纹饰,然后罩一层透明釉,经1300摄氏度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钴经高温后呈蓝色,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我国唐代即有烧造,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瓷茶具中最主要的品种。青花瓷虽然深受国人的喜爱,在国际上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符号,有“中国蓝”的美称,它本身却是对外国先进技术“拿来”的结果。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三次西征,带回了制作青花瓷器的呈色剂——含氧化钴的“苏里勃青”。以景德镇为中心,青花瓷茶具开始大批生产,而且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到瓷器上,烧制技术、绘画工艺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了明代,由于进口颜料的变化,这种青料含锰量低,可以烧成宝石蓝色泽,釉色更加美丽。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进入了黄金时代。到清朝康熙时期,青花瓷茶具又形成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青花,摆脱了洪武时期的黑暗色调,颜色浓艳青翠,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最多的可达数十层,同时绘画开始富有立体感。青花之美,层层绽放,终于征服了全世界。
“那白地之上的蓝色,清丽素雅,幽远深邃,滋润明亮,摄人心魄。”(罗文华《趣谈中国茶具》百花文艺出版社版)——我觉得,对于难以言传的美,这样的“言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青花,美在照眼鲜明,也美在一种微妙的矛盾形成的张力。青花之美,有如水中的高原湖泊,女人中的林青霞,兼了清和艳、凛和魅这矛盾的两极,有一种端庄的飘忽,无辜的神秘,魅力不可抗拒。
青花至今影响广泛,它不但是收藏界的热门,而且超越了艺术门类。《嘉人》杂志2008年中国人国际顶级时装设计大赏,其中一件获得“最佳完美创意奖”的礼服裙,颜色和图案使人立即想到青花瓷,设计它的意大利设计师说,是明代的青花瓷给了他灵感。而周杰伦有一首歌,就叫《青花瓷》:“天正在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掩盖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一眼的笑意\涩白花青的景已跃然于碗底……”
我们今天家常用的青花茶具,当然不可能是古董级别的,但就是新制的,也已经很不错。比起其他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仿古制品,青花确实让人安心。青花总是青花,上品摄人心魄,下品也决不流俗,中国蓝那固有的颜色使它拥有了永远的豁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