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市场之江湖

再说市场之江湖

再说市场之江湖

时间:2008-07-02 10:53:45 来源:艺术财经

评论 >再说市场之江湖

  江湖如是说:“人在江湖飘,怎能不挨刀”。
  
  从年初开始阴霾的金融氛围激起了人们对于近几年来艺术品市场的迅速恐惧,地震之后内地拍卖的缩水似乎也在印证着艺术品的江湖大乱,眼见着小李飞刀从身边霍霍飞过,不知道会有谁中招?
  
  虽然佳士得和苏富比从5月举行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拍卖的212件拍品中获得12亿美元的收益;虽然这一数据比去年11月少了1千万,但它依然是2004年5月累计销售收益的三倍;虽然6月的嘉德四季拍卖会仅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两大门类总成交额就超过1.38亿元人民币,也显示了内地拍卖市场资金不仅没少,还略有上升的趋势;
  
  虽然6月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在广东高调亮相,艺术家们站在领奖台上与美女许戈辉贫嘴调侃,与衣着昂贵的时尚俘虏们周旋;虽然万宝龙的国际艺术赞助大奖将今年的奖项颁给了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张宝全;虽然这些商业和艺术的勾搭让艺术展现出一种在别的时代难以看到的光彩和内涵。
  
  
  
  江湖一挥手流水五年间。
  
  从2003年艺术市场被投资者发掘以来,年年高企的成交让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但是今年,很明显的,那持续疲软的美元走势以及对信用危机、市场紧缩的恐惧,无疑对艺术市场造成了令人担忧的影响,如果说5月初内地拍卖行的各大主管们还信心高涨的话,那突如其来的、在法律条文中引为“不可抗拒力”的地震基本摧毁了很多人的热情,这些从震后的几场拍卖中可以看到一斑。这把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飞刀成了今年艺术市场的自然拐点。
  
  
  
  一位老牌拍卖行的老大被追问市场到底有没有受影响时说,资金目前没受影响,股市不好是因为本身的原因,但是买家被地震受伤害的心态需要时间来恢复。但同时他也开始开始质疑当代艺术是否真的有戏?
  
  自打当代艺术市场与国际接轨,中国当代艺术之赚钱法道便在江湖上演绎出若干版本,江湖之人心险恶让纷纷进入“千万元”身价的大哥们开始言不由衷遭人猜忌,让更多拍卖行、艺博会、艺术区想夺得一方霸主的地位。
  
  那么,在市场江湖中,当代艺术到底有没有戏?我以为,当代艺术被人猜疑:正常,因为枪打出头鸟;被人炒作:正常,有钱赚没人愿意放弃;当代艺术有戏没戏:有戏!

  1991年,马修·斯洛托夫(Matthew Slotover)留意到了YBA和他们的独特创作。于是马修为他们创办了弗里兹杂志,以及后来的弗里兹艺博会。在无数的争议和质疑声中,人们开始接受当代艺术甚至学习当代艺术。
  
  十多年后的今天,伦敦东区已经成为了艺术圣地,YBA发展壮大,达明安·赫斯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当初那些到萨奇画廊、弗里兹艺博会来猎奇的欧洲收藏家,也逐渐成长为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
  
  他们选择当代艺术是有多重原因的。“现在人们购买当代艺术品,不仅仅源于他们与这个时代、这一代艺术家的共鸣,也是因为他们可以与艺术家本人接触,甚至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评判作品的好坏。这种摩登的生活方式,是许多人所追求的。”马修说。
  
  或者,这样的阐释同样适用于对时尚与艺术联姻之解读。
  
  
  
  事情如此清晰明了,但要解读艺术市场的江湖则不太容易。是的,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这回挨了刀的艺术市场,倒让人发现出可爱来:比如说逐渐理智的买家已经不尽将目光盯着大哥们的作品,开始关注美术史中的艺术家和挖掘新的艺术家;当代艺术总成交的坚挺、经典艺术品的升温、中国书画的回暖都依然将资金盘符在艺术品周围;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在内地股市震荡、楼市观望的局势下,比去年秋季多出2亿元的资金,开始转战艺术拍卖市场。
  
  当代艺术因为有了之前的炒作所以让人多少有点厌食,因为有了各类挖钱的机会所以有更多来源不明者介入。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盘整反思,让围聚在当代艺术边上的投机者散去,对有收藏原则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更好的机会?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