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中有诗 雕里见画

塑中有诗 雕里见画

塑中有诗 雕里见画

时间:2008-06-21 09:28:27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展览 >塑中有诗 雕里见画

他的手很长,很大,伸出大手不停地指着他的画说:“我的画是雕塑也是油画。西方人不是以油画而自豪吗?我就是要搞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的画是浮雕与油画的结合体,这就是越塑——东方雕塑画,是我创造的。”

    他两眼炯炯有神,一米八以外的个头,穿着破旧的衣裳,这个浑身土里土气、充满艺术气质的人就是胡阿寿,是东方雕塑画即越塑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命名他为“民间工艺美术家”。

    他的家到处堆着画本和纸张。破旧的家具上,一切东西都摆得很乱,只有几幅挂着的越塑,在杂乱中显得格外端正。他刚创作完一幅新作,是为四川地震而作的。画面上是子弟兵救灾、母亲抱着孩子和一只凤凰,上写“凤凰涅槃,灾后新生”几个字。胡阿寿说,他要把这幅画献给地震博物馆,以表达他对四川灾区人民的深情和对子弟兵的敬意。

    临摹“大批判栏”

    胡阿寿出生在绍兴县湖塘镇陌坞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显示出不凡的手工技艺,六七岁时,就学会了木工活、竹作活、油漆活,而且做这些活时,他总要琢磨点名堂出来。他最喜欢的还是十里湖塘的美景,总希望能把它画下来,于是,涂涂画画成了他的一大爱好。

    胡阿寿读的书不多,初中还没毕业,就当上了一名空军雷达兵。他看见飞机起起伏伏,便萌生出要设计出一种最先进的战斗机的想法。直到复员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钻研战斗机。五年后他背着图纸,跑到北京空军司令部,将自己设计的战斗机告诉接待他的领导。那位领导看了后吓了一跳,这个青年农民怎么这么聪明?但他设计的战斗机已落后了二十年。那位领导嘱咐他回去后要把自己的钻劲用在合适的地方,为社会作贡献。

    胡阿寿回家后就确立了自已的目标:做个画家。他用自己的巧手编好出好看的竹品,画上湖光山色。从此,他一边雕刻木、竹,一边画各种图案,成为小有名气的“画花”阿寿。

    “那时候,整天就是大批判,我没什么事干就到处画画。大批判栏里有潘天寿、丰子恺、程十发等人的画,我就把这些画撕下来,带回临摹。没想到,这些大画家被批判了,也把才智惠及别人。”胡阿寿笑着,手一挥说:“现在我的画有根基,跟他们都有点关系。”

    吴山明、胡世庆、肖峰,是记者采访时他反复提及的人。“那时候,我时常到杭州寻师,看望当时打入‘冷宫’的中国美院的吴山明,并真诚向他请教。每次到杭州,我都是步行着去。回绍兴时,我时常选择深夜走路。胡世庆与我同村,我跟着他读书学到不少东西。肖峰是中国美院的院长,1985年,我拜他为师,专学油画。”阿寿说。

    “他年画史为君续”

    胡阿寿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他的画也画出了名气。从1979年开始,胡阿寿在绍兴市群艺馆举办了几次个人画展,他的画艺很快被人看中,也因此先后进了绍兴陶瓷研究所、绍兴酿酒总厂工作。他画陶瓷人头像,在花雕酒坛上画各种传说。他对集雕、刻、塑、绘于一体的花雕艺术,有了很深的感悟,于是大胆突破,将油画的创作手法运用到花雕坛上的人物创作上,获得了不少人的赞誉。这为他后来创造东方雕塑画带来了灵感。

    1989年,胡阿寿创作了一幅《夏熟图》,是根据家乡杨梅熟时的风景画成的。杨梅树下成熟的果实,笑意盎然的村姑,构成了画面清新朴实的风格。这幅画在报纸上发表后,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著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冯其庸看到后,十分欣赏,作诗一首,“阿寿今年三十六,一幅杨梅红且熟……阿寿画笔迥且独,自向农村寄所托。我识阿寿是人杰,他年画史为君续。”冯其庸将写好的诗送给了阿寿。

    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开始从各种雕塑、绘画艺术中吸收营养,并从理论上丰富自己。“我要搞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他年画史为君续,就是要做出特殊的成就。”胡阿寿说。

    集油画浮雕为一体

    如何让自己的雕塑画别具一格,这是胡阿寿一直苦苦思考的一个问题。他总觉得油画有缺陷,比如材料不好,时间太长容易裂缝等。胡阿寿想到了中国的桐油这一材料。桐油不怕水,耐高温,越塑在运用桐油材料后,时间越长越坚韧。于是,他将一种浮雕与画融合成一体,在光与色上进行独特处理,反复试制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越塑艺术。

    “这是我经过20多年反复研制才被人认同的,后来,专家们都建议我将其取名为东方雕塑画。我花三年时间创作的越塑《87神仙卷》获得了国家‘山花奖’。”胡阿寿说,

    著名画家吴山明认为,胡阿寿创制的新艺术,是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的产物,既是一种浮雕,也是一种画,这种特殊的东方雕塑画是民间低层社会感受的艺术反映。在吴山明看来,胡阿寿的东方雕塑画“在传统国画基础上,引入西方的油画后,强烈的色与光对比,给人带来了很大的视觉扩张,由于其作品是油画加浮雕,既有油画心理的透视,又有浮雕物理的透视,相互补充完善了视觉美。”

    原中国美院院长肖峰说,胡阿寿的创作“塑中有诗,雕中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拼搏在艺术天地

    艺术的道路充满坎坷与不平,成功的背后是艰辛与牺牲。一个农民要想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天地,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胡阿寿的越塑,基础材料是泥,因为是雕塑,他在劳作上、工艺上都十分讲究,也格外辛苦。

    身为农民的胡阿寿不懂得张扬,缺少了宣传的理念。在艺术上只有一份执着和默默地追求,他因此付出的劳动比别人更多,这其中的苦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他的新艺术,在创作题材上进行新的突破。“一年只卖两幅画过日子和弥补自己办画展的费用,其它的就不管了。”胡阿寿说。由于他不张扬的个性,使他的创作成就很少被人知道,也很少有哪个机构来关心一下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过“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这位画家的生存状况。

    胡阿寿一直独自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中拼搏,由于东方雕塑画的独特性,他也一直找不到理想的传人。近年,他开始潜心钻研理论。“希望自己的探索将来有益于艺术。”胡阿寿这样说着时,搓了搓他的大手。黝黑的脸上和着那一身的泥土气,看起来他真的很像一幅越塑。

    人物名片

    胡阿寿,1952年生,绍兴县湖塘陌坞村人,东方雕塑画(越塑)创始人,曾先后受到丰子恺、钱君陶、程十发、肖峰、吴山明等人指导,作品曾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国家山花奖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系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