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当代艺术亮相北京

希腊当代艺术亮相北京

希腊当代艺术亮相北京

时间:2008-06-05 11:48:33 来源:新京报社

展览 >希腊当代艺术亮相北京

6月1日至7月15日,雅典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希腊文化部奥委会
总秘书处主办的“融超经验2008”艺术展,在798时态空间展出。雅典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策展人安娜·卡菲齐介绍,“融超”概念最早由已故华人艺术家陈箴提出,此次展览聚焦的是23位希腊裔艺术家,因“地理的流动性”而构成作品上“融合与超越”的开放。

  参展“融超经验2008”的23位艺术家中,既有像库奈利斯这样享誉国际的名艺术家,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在开幕式上,记者看到了如今旅居罗马的库奈利斯的三个“无题”装置艺术,还有乔治·拉帕斯的“发光雕塑”与卢卡斯·萨马拉斯的《镜中的房间》。乔治·拉帕斯介绍,他的灵感来自街上的灯箱:“当光源的光向四处弥漫,四周的氛围都发生了变化。”

  部分作品来自雅典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有一些则是私人收藏家的油画、雕塑和影像装置等。策展人安娜·卡菲齐强调此次要展示的是“开放”与“融合”,而记者仍能看到古希腊文明的影响:部分作品取材自古希腊神话;而像安东内库斯于上世纪80年代饮誉美国的《怀念》装置,金属材质的版画表面,明显呈现拜占庭时代绘画形象的痕迹。

  ■ 对话

雅典国家当代艺术馆馆长安娜·卡菲齐
“侨民”的水准最高

  新京报:你以“融超经验”为主题策展,选择作品有什么标准?

  安娜:现代社会充满流动性,很少有人会永久待在一个地方,这是我对“融超”概念的理解。我们选择作品时没有考虑艺术家的名声与年龄,主要聚焦散居世界各地的希腊裔“侨民”,他们最能代表当代希腊艺术的水准。

  新京报:“融超”之内,传统性放在哪里?

  安娜:古希腊辉煌的过去太沉重,有时会成为负担。以前希腊艺术界总强调“民族性”,现在我们更看重艺术的跨越性。“融超”指的是艺术经验、神话、宗教与文化的融合。希腊处于东西方交界处,当艺术家到国外,本土文化就像行李,传统与外面的文化不是对立的,不需要排除。我们需要的是在对外开放时,能更好地自我认识。

  新京报:当代艺术在希腊现状如何?

  安娜:希腊当代艺术起步很晚,一向是考古、传统艺术最强,从2000年才创立了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始也很狼狈,总要搬家,馆里没有收藏,没有艺术家,观众更是一个都没有。现在当代艺术渐趋向平稳发展。两年后新馆会在新卫城博物馆旁边落成,我希望五年后,我们会拥有自己丰富的收藏品。

【声明: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版权所有:新京报社】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