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觉与现实------------追记《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览》
四年前,由西安地区的15位青年美术家自愿举办了“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览”。这次展览出的美术作品共计120件:展出的时间为18天(1981年3月2日至20日):观众达6万余人次,针对当时盛况,有人说:“这是西安解放三十多年来轰动最大的一次美术展览”。因此,我们对它应当有所评述。
首先,我们应感谢《西安晚报》和《陕西日报》在当时曾发表了两篇短评。传说国外也有过报道或评介,因未见到原文,还无法确定其可信度。更多的评论,甚至激烈的争论是发生在观众当中的(这不好搜索)本文作者仅凭自己的记忆就在几件争议较大的作品略加评述,使外界对“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览”能有所了解。
一件令人沮丧的作品
《走向2000年》是一件表现理想的作品。它是在“展览会”开幕两三天之后突然出现在展室的,足见作者把时间抓得很紧—画面上有一个正在迈步向前跨越的裸体女人,她的左脚高高翘起,做出飞跑的姿态,另一只脚踏在起跑点(这是一个人的脑髅骷)上,以髅骷为起点,连续着无数点-------直到探索。它的造型为变形的女性骨盆,在视视觉感受性中呈现为一个倒写的“A”字下边的三角呈圆形的洞孔。以透雕手法处理洞孔展现出了一片开放的辽阔天地,于是“封闭”状态结束了,外层空间有无限的吸引力。
在我看来,参加“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览”的大部分青年艺术家都富于进取的勇气和独立不羁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称之为罗丹的独创精神------
需要的是独立,哪怕这个独立在别人心中引起了仇恨。
所以,他们不因为别人的“中伤而难过”!面对当前僵化了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欣赏和美术理论,他们当然也会发出近乎罗丹的感慨:
的确,现在还有谁不因想象力过于丰富而痛苦呢?特别是我们这个艺术欠收的时代。(《罗丹谈他的作品》),见《西安美院学报》1983年,第1期)。
他们在艺术创作上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得不到满足,长时间处于压抑中:在他们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思默想之后,忽然感到世界向他们开放了;“对于周围环境的那种开放性体验是沉思的主要特点。”当他们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视觉便开始模糊了:原来可以看清楚的事,现在反而变形了------这就是不切实际的幻觉。幻觉最容易刺激艺术的构思,使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状态,有时竟接近于歇斯底里精神病患者的发作。
他们相信在艺术构思中,“每一个新的发现都是来自哪种不可言状的“闪念”不至于瞬息即逝,接造型艺术的手段把它凝固起来,成为可以感受的视觉形象。他们通过艺术创作转移了自己长期受压抑的精神活动--------艺术似乎是一种精神催眠术,在接受催眠治疗处于与昏迷状态时艺术便成为倾诉内心活动、流露隐藏与意识深层秘密的得心应手的工具。
参加“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览”的青年美术家大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沛的创造力和惊人的抽象能力或综合能力,这就有希望彻底摆脱那种追求纪念碑式的虚伪的目的。所以,他们是西安地区现代美学思潮的代表者和体现者。
“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览”已展出来的作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现代艺术的题材内容已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局限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期题材领域是无限广阔的
其次,现代艺术的主题思想是多义地 ,不是单一的,因为它不再对人“定向”教育,只强调个性在艺术中的价值,重视艺术家感受世界的多样性,从而促进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最后,现代艺术没有固定的表现“模式”,他竟可能突破物质材料的限制,因此,他始终处于不停顿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尽管现代艺术也是从传统艺术中衍生出来的,但它竭力摆脱旧“模式”的束缚,以争取更多的艺术自由,这也是毫无疑义的。
邵养德,1934年生,山西绛县人,1954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西安美院史论教研室讲师。
该展于2008年5月17日下午四点在深圳市罗湖区大望村望桐路新田工作口的大望文化高地开展,为期1个月,电话:0755-83264220,传真:0755-83325643,邮箱:dafei@dafei.com.cn。
2008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