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昨天在南博的特展上,一位市民正在展台放大镜前入神观赏广陵王玺金印。
昨天,由南京博物院和本报联合评选的南博“镇院之宝”首次集体亮相。
南京博物院与本报共同举办的甄选“镇院之宝”活动圆满结束,昨日下午,18件评出的“镇院之宝”首次集体亮相。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主持开幕式,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出席了开幕式,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王彗芬女士致开幕词,本报总编辑刘守华致词。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南京博物院前院长徐湖平先生、南京大学教授蒋赞初先生、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先生、本报副总编周桐淦等。据悉,本次特展将展出10天,至29日结束。
(图为十八“院宝”。详细介绍请登录http://www.yangtse.com/zt/nbpx查看)
42万件里挑18——
本报万名读者参评“院宝”
南京博物院有42万件藏品,哪些最具代表性?建院70多年以来,一直没进行公开评选。今年7月以来,南京博物院和扬子晚报合作,请广大公众与专家一道评选“镇院之宝”。7月28日起,扬子晚报开设“评宝”专栏,上万名读者采取手机(小灵通)短信及网上投票的方式参与, 初选20件作为“镇院之宝”的候选藏品。南博组织专家和各界人士反复研讨,最终18件文物成为“镇院之宝”。
一次只进100人——
破例借来“十运”安检门
为了特展的安全,南博此次破例从省公安厅借来了曾经在十运会上使用的安检门,记者看到,十多名安检人员认真地对每一位观众进行安检和维持秩序。
南博工作人员说,“镇院之宝”特展一次只能进100人观赏,这样才能保证观众参观的效果。
白发妙龄皆惊叹——
“登峰造极,感谢南博,感谢扬子”
一位72岁的老教师看了本报报道,前天就提前来到南博,一问还在布展,昨天特地赶早又来。老教师看了展览十分激动地说,“真是登峰造极呀!我们有如此灿烂的文化真让人骄傲”。他说,过去也曾看过几件,但这次集中亮相机会非常难得。
两位女大学生在观看沈寿绣品《耶稣像》,她们是南京财经大学大四学生,中午11点钟就赶来了。沈寿是她们家乡南通人的骄傲,这幅绣品太美了:“这样的机会真的难得,感谢南博和扬子晚报!”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