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杰 结束20年“闭关修炼”

刘仁杰 结束20年“闭关修炼”

刘仁杰 结束20年“闭关修炼”

时间:2007-11-19 00:00: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名家 >刘仁杰 结束20年“闭关修炼”

在人的生命长河中,20年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段不短的时光。特别是对于艺术家而言,20年的时间足够使一名艺术家由年轻人变成中年人,也足以使得艺术家的修为从青涩到变得成熟。而对于刘仁杰,这位曾经连续四届入选全国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并且有三次获奖,且在三届中国油画展上有过两次获奖经历的优秀艺术家来说,20年之后再次举办个展确实“久”了一点。可事实上,正是这些年的“闭关修炼”,才使得刘仁杰对自己的作品风格进行了不断的锤炼,进而使作品的风格逐步成熟。      “喘息系列”的由来   自1987年的毕业展览之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刘仁杰就一直没有举办过个人展,今年10月17日再次举办个展,展出的是刘仁杰近年来创作的“喘息”系列中的23件作品。其中,一件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对于《喘息系列》作品的由来,刘仁杰表示:“这个系列源于我真实的城市生活经验,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当我爬上一座楼顶,就会感到这个城市在颤动,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这是城市的喘息。这声音会给人以兴奋,给人以紧张,给人以恐惧……这声音又无所不在,我只是试着把这种难以具体化的心灵颤动一点一点地固定在画布上。’”   刘仁杰称,这次的作品多以室内人体为主,兼有数件风景及室内人物站像的作品。观众从艺术家笔下静穆的人体可以感受到其着重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在风景之中也可以感受到那静谧的诗意。刘仁杰的作品多以冷色调为主,加上那些设计感极强的构图,令观者不自觉地走进艺术家所营造的氛围中。而且与其之前创作的人体作品不同的是,“喘息系列”中的人体动势以侧卧居多,这样的动势选择也正好呼应了“喘息”的含义,观者似乎隐约间都可以听见画面中人物的“喘息之声”。   乡土题材转向当代创作   1987年,刘仁杰创作的《雁南飞》荣获“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1988年创作的《风》荣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94年的《夏》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同年创作的《绿地》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艺术奖,直到2003年的《岛》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艺术奖,2004年的《通道》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对以上的这些获奖经历刘仁杰却表示并不特别看重,他说:“评价一位画家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画了一张或是几张好的画,而是全面地看其作品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对于所生存的时代精神的准确体悟,以及属于他的时代的创造性的视觉表达。”   刘仁杰的创作风格,是从乡土题材一步步地转变为对“当下”生存状态的观察与思考的。题材的变换,再加上创作观念的转变也正契合了刘仁杰在创作中一直试图把握的“当代脉搏”。刘仁杰认为,《岛》这件作品可以算是其创作生涯中的一件重要作品。“这件作品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感受,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有过这种心情,有时候在忙一些人际关系,工作、物质追求,弄得身心疲惫。有时候很想离开这个地方,甚至有时候想到一个孤岛上,没有人,不想和谁说话,也不想和别人交际,在那生活就挺好。”可以说,这件作品完成了他在创作上从题材到观念的转变。   进入创作黄金阶段   由于地域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至今,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油画家作品,没有模式化的脸谱,也没有迎合策展人、批评家们的口味,而是以更冷静、客观的方式对当下生活予以关注,刘仁杰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身兼教学任务,刘仁杰表示能经常和学生在一起交流,也使他不断地能获得一些新的东西。但由于创作时间有限,他不仅节假日都在创作,甚至大年初二就开始画画了。对于目前他的创态,刘仁杰认为正处于其个人创作的黄金时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