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由人作 宛然天开——传世象牙艺术赏析

虽由人作 宛然天开——传世象牙艺术赏析

虽由人作 宛然天开——传世象牙艺术赏析

时间:2007-11-07 00:00:00 来源:

名家 >虽由人作 宛然天开——传世象牙艺术赏析

  传世象牙雕刻艺术品,以质地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其技法与竹雕、木雕大体相同,与竹雕、木雕并称为雕刻工艺中的三大门类。器物造型以笔筒、臂搁、笔架、屏风等为多。牙雕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装饰品而随葬。《史记微子世家》中记载:“纣始为象簪。”   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象牙雕刻艺术发展到唐代的时候,已是闻名海外。日本遣唐使曾携带象牙雕刻品回国,至今在日本的奈良正仓院还藏有唐代的红牙拨镂尺、绿牙拨镂尺、白牙尺等中国象牙雕刻艺术品。拨镂是象牙雕刻的一种染色工艺,这种工艺在唐宋时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工艺。通过这种工艺加工后的象牙雕刻品,在做其他染色工艺时就会方便很多。近人傅芸子在《正仓院考工记》载:“以象牙染成红色、绿诸色,表面镌以花纹,所染诸色,层层现出,或更有于上再傅以它色者。”  到明朝时期,竹雕和木雕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同时象牙雕刻艺术在此时也达到一个高峰,雕刻流派形成一定规模。从古籍记载以及留存的作品来看,大致主要集中在今天的苏州、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苏州地区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深厚,故苏州象牙雕刻艺术一直充溢浓郁的文化气息,总体风格典雅醇厚。艺人善于用隐起手法,在其隐起适应的面上施展技艺,形象生动,意境幽远,布局疏朗得当,给人以恬静之感。从现在的留存作品来看,主要以一些比较小件的文房四宝为主要雕刻对象。在题材的选择上多以一些名家书画作品作为雕刻粉本。山水画作品的雕刻风格近似于吴门四家风格,而在花鸟画的雕刻风格创作上与恽寿平的风格很接近。苏派牙雕艺术不仅指苏州地带,还涵盖了南京、扬州、嘉定等长江三角洲一带。当时苏州牙雕艺术对全国的影响较大,有谚云“苏州样,广州匠”。作为地处沿海的广东地区,象牙雕刻艺术主要以广州为中心,因此又叫作广州派或者岭南派。从传世象牙艺术品来看,广州派的象牙雕刻艺术制作着重于雕工,并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玉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玲珑精巧、华丽美观。按工艺技法,广州象牙雕刻有雕刻、镶嵌、编织三大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象牙球的雕刻。根据记载,象牙球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又被称之为“鬼工球”,可知其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明朝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记:“尝有象牙圆球儿一个,中指通一窍,内车二重,皆可转动。”在嘉庆年间,广州牙雕艺人翁五章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镂雕多层可以转动的牙球,成为广州象牙球的创始人,后来经过翁家四代人的努力钻研,雕刻象牙球可以达到45层。   清代,是象牙雕刻艺术的鼎盛时代,象牙雕与竹、木、角、金石等小件雕刻一样,成为几案上陈设珍玩。清代前朝,象牙雕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中期以后,象牙雕刻艺术创作方面走向了繁琐堆饰。当时,象牙雕刻分宫廷手工艺与民间手工艺两类,宫廷制作者精工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的章法。虽然如此,但两者是没有绝对区别的,许多宫廷牙匠都是从民间直接招募的。清代的象牙雕刻已基本形成江南与广东两大艺术流派。由于文人雅士的偏爱,立意清新典雅的作品出现了,为了获得好的作品,一大批文人画家不仅设计构图,还直接参与雕刻,使牙雕的风格出新的变化。  传世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其材料高贵,工艺精湛,在艺术领域里独树一帜,更以存世量稀少而备受收藏家的珍爱。必然会出现一些伪制品或者以一些与象牙相仿的材料施以雕刻,鱼目混珠,象牙艺术爱好者应当仔细辨认,以防受骗。 2006年11月18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