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MAN”归来
“SNOWMAN”归来
“SNOWMAN”归来
百年前,正值国难当头、国人思想混沌之时,一大批学子纷纷远赴海外,渴望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与思想以进行一次技术救国和政治救国。与此同时,还有一批艺术家因为当时一度呈现出无序状态的中国美术,而怀着寻找拯救民族绘画日趋危亡之路的美好愿望走出了国门。从1887年李铁夫踏上英伦三岛留学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成为中国绘画留学史上的第一人开始,至今已有不计其数的艺术家游学海外。于是出现了“海归派”——这个在中国美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群体,而“海归”艺术则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特别的美术现象。
曾经有国内媒体评出了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十位艺术家: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董希文、李可染、吴冠中、陈丹青和徐冰。在这十位艺术家里面,“海归派”的人数占绝大多数,这肯定了“海归”艺术家的艺术成就。
按时间段划分的话,“海归派”大致可以分为四代人。按对中国美术史的推动作用划分的话,又可看做两次“海归”浪潮,前三代人为一次,第四代人为一次。前三代的代表人物有李铁夫、高剑夫、何香凝、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刘海粟、吴冠中、吴作人、朱德群、赵无极等人。可以清楚看到,他们积极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和美术教育结构的完善,同时还引进了西方的油画及从古典写实主义到印象派,再到现代艺术诸流派形成的引进与创造。这使得中国的美术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且开始逐渐与世界接轨,直至发展而来的“文革”美术,其单一、僵化、忽视艺术形式、政治色彩强烈等等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所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了第四代人出国寻求新的出路和发展,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们的回归推动了艺术思想的现实碰撞,伴随着对多元艺术形式的实践和探索,不同的艺术观点争论不休,使得中国的美术思潮达到空前活跃。第四代“海归画家”与前三代有一个最大的区别,他们已经在海外取得了一定影响,他们的艺术风格多样,个性鲜明。他们的回归将给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市场带来更为开放的、新颖的、有特色的艺术品,他们应该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里对“海归派”的划分与定义,已被省略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及一批特殊的留学生,那就是1952年到1962年间国家公派到俄罗斯的留学生。与其他时代的留学生相比较,他们的留学不是自发的,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殊现象个案来研究,自然没有划入其中。
话归正题,“海归派”及“海归”艺术在目前中国多元互补的艺术格局中,给保守型的传统艺术和探索性的前卫美术的两极对峙开辟了一个相融相通的中间地带,在目前艺术“全球化”的前提下,营造了一个积极的、良性的、循环的学术环境。此外,从艺术品市场的角度上来说,他们所传达的信息(包括画廊的商业运作、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沟通合作等)是可以给现在空前繁荣却因随意形太强而混乱无序的国内艺术品市场带来一个值得借鉴学习的规范模式。
前不久在广州的一次展览上,有幸认识了当年为国际知名服装品牌——“POLO”的总部大楼绘制巨幅油画而声名鹊起的蔡楚夫先生。在谈话中,得知蔡楚夫这次回国是专程到广州设立自己的工作室,他笑称自己如今正处于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回到祖国,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空间里创作是内心所向。话外之音,这位旅居美国以画“雪景”著称而被西方艺术界称为“SNOWMAN”(“雪人”)的蔡老先生将会加入“海归”行列,而且他的回归可以让第四代“海归”艺术家名册上再添一名分量十足的代表人物了。
蔡楚夫,也许这个名字在国内多数人的眼里还有点陌生,但你要知道这位祖籍广东南海的旅美艺术家在13岁时便获得了“神童画家”的美誉。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蔡楚夫开始了一段军旅生活,很快其油画和国画作品均入选了全军第三届美展,且深受好评。出众的才华使得他于1974年间在香港先后成为了杨善深、丁衍庸这些大师的入室弟子。次年,他便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中国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在当时形成了轰动。1978年,雄心壮志的蔡楚夫来到了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纽约。蔡楚夫的一批超写实新作诞生后,很快就引起了纽约艺术圈的关注,成为了SOHO艺术区著名“OK画廊”S.L.ASSOCIATE的签约画家。后来其作品入选了美国纽约皇后美术博物馆双年展最佳作品展“THEBESTOFANNUALJURIED”,一举奠定蔡楚夫作为风景画家在西方美术界的地位。在他从艺四十多年来于世界各国、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百余次,记得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曾对他高度评价:“蔡楚夫先生在纽约——世界艺术的中心树起了自己特有的旗帜。他的绘画,以其深厚的哲学内涵、丰富扎实的技巧,为西方艺术界所关注。他的绘画,既有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又不失西方现代艺术的旋律,可谓东西方结合的一种方式。”
与年轻艺术家不同,蔡楚夫的绘画不仅轻松地游走于各种风派的运用,综合“印象主义”、“写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的各脉技法,而且吸收了传统中国画的意境与表现手法。从中国到美国,从东方到西方,你在他的画面上找不到一丝摇摆不定的思虑,在面对纽约社区公园里的众生相和后山那画家在南国未曾领略到的醉人秋色雪景时,蔡楚夫以一种“镜头”似的切入手法和渲染行为揭示在风景背后、现象之外的一种生命的意义。到纽约后相继完成的系列油画“纽约人系列”、“雪霁系列”、“树林系列”、“樱花系列”、“漓江系列”、“威尼斯系列”、“江南系列”、“台湾风情”等,你可以看到一个个平静却紧张的“模特”,一股股窸窣拂动繁衍生命的溪水,一片片浩瀚无语光影灵动的雪景,还有那在俯视近观当中情思涌动诗意无限的早春植物……在西方的物质观之上,寻求东方的空灵味道,蔡楚夫以其直观的处理技巧使一切都变得近乎完美,没有留给偶然的余地。在其画面中,无论笔触的精确性、散落的色斑流痕,还是次序的明确、影像的鲜明、色彩过渡的流畅恣意、对光影更迭变化的认知和表现,都经过了一番深思推敲,它们都见证了最精密的编码,而这些编码正是服务于蔡楚夫那精致化的唯美的画风。
国画大师李可染曾说过:“所贵者胆,所要者魂。”眼前的蔡楚夫正是如此将东方艺术的意境与西方的高超技巧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呈现出来的已不是一种单纯地结合方式,而是一曲穿梭自如、至尚至美、自然流露的旋律。
蔡楚夫的回归,游子寻根之情结自然是无法割舍。同时,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他的加入对广东乃至中国的艺术事业从研究发展到交流融合都带来了难得的契机,这将是在中国主流画坛一个新的“制高点”。我们拭目以待,“SNOWMAN归来”将给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对话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的中国“海归”艺术再添绚丽的一笔。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