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君:痴迷作画 追求极致一年内完成上千幅作品
张正君:痴迷作画 追求极致一年内完成上千幅作品
张正君:痴迷作画 追求极致一年内完成上千幅作品
时间:2007-10-10 00:00:00 来源:聊城晚报
名家
>张正君:痴迷作画 追求极致一年内完成上千幅作品
 |
大大的行李箱,长长的画筒,这是张正君流动的“家”,里面装满了他对绘画的痴迷,对人生极致的追求。
1968年,张正君出生在书画之乡高唐,他虽然曾经是一名职业京剧演员,但最终却屈服了自己的爱好,踏上“正途”——画中国画。
凭着对绘画的痴迷,前不久,在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新人新作展”上,他的作品“藏北风情”系列在几千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他本人也成为聊城唯一一位入选的画家。
职业挡不住爱好
张正君4岁时,一位亲戚发现他喜欢绘画,就教他临摹连环画,从此绘画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父母酷爱京剧,12岁的张正君初中没有毕业就被送进高唐京剧团。
学戏的日子是艰苦的,不过,张正君始终没有放弃绘画,因为他想在绘画方面做到“最好”。
18岁那年,凭借高唐京剧团第一武生的身份和丰富的演出经历,张正君顺利地考上了山东艺术学院。入学后,他的绘画功底让任课老师惊讶不已,并最终让他转到舞台美术专业学习。
毕业后,张正君被分配到聊城市京剧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先后参与了《挡车》、《水落石出》等电视剧的拍摄。他参与设计的儿童舞台剧《我们不是木偶》获山东省舞美设计一等奖。
但是,这些都不能满足他对绘画的炽热追求。他要专心绘画,于是辞职了。
痴迷中走近理想
京剧团的经历为张正君的创作奠定了丰富的生活基础,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更深的内涵,因为京剧讲究的唱、念、做、打和国画的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都被誉为中国“国粹”,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共通的表现手法。
不过,促使他前进的动力更多的还是他对国画的痴迷。他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在作画,往往是深夜专注于创作,不觉间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
9月初的一天晚上,他住在聊城一家宾馆。第二天早晨,人们推开他的房门,发现室内地毯上、沙发上、卫生间内全都摆满了他刚画的画,共20多幅,这些都是他趴在地毯上画的。
正是凭借着绘画方面的天赋和对绘画的执著追求,勤奋的张正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上千幅作品,这相当于一般画家十年的工作量。
“从创作中我感觉到时间的短暂,更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这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弥足珍贵。”张正君说。
收获后期待突破
“有时候我感到特别痛苦,画不出来东西了,原本很健谈的我说话也不顺畅了,这说明我应该有所突破。”张正君说。
今年3月份,有感于国画创作中遇到的瓶颈,寻求更高飞跃的张正君参加了中国美协第十六期高研班,师承于杜滋龄、霍春阳、赵华胜等多位国内美术界知名画家,主攻中国人物画。
经过这次深造,张正君的作品日臻成熟,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级美协主办的画展,并被李苦禅纪念馆及中国美协培训中心收藏。
前不久,在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新人新作展”上,他的作品“藏北风情”系列在几千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他本人也成为聊城唯一一位入选的画家。
张正君说,他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而他性格中唯一不变的是,凡事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