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之于黄京哲
印象——之于黄京哲
印象——之于黄京哲
几年前,我和黄认识了。起初的印象是憨厚,略带羞涩。总是低着头,叼着一支烟,思考自己的问题。偶尔说上几句。也是关于画上的。这一两年来黄的画从一开始对形色的要求转向了对画本身的思考,所以出现了现在的这个系列。
这个系列对黄来说,是个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夹带了他的许许多多的想法和坚持。曾经有人说:“改变不难,坚持才是最痛苦和艰难的,他坚持了”。
他把自己的感受,用视觉上模糊的方式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人的内心无法洞察,能够直观呈现出来的只能是画面的表达。他将人物置身于自然的上空,城市的云端。用反反复复看不见的笔触建构了一个和谐的画面。那蓝灰的调子,模糊的背景环境加上带有表情的人物。仿佛在无言的表述和传达。隐约地显示了一种理想化的能力内蕴。也许是内心,也许是反讽,这都无从知道。只有画家本人在那挥舞之间体味着自身的气息。
黄的画主要特征是:他在试图改变画上事物与其环境下的各种活动关系。如果他仅仅将人作为主体置于环境中,不去表达情绪,那就毫无意义。可他做了别人没做的另一层功课。他对各种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整。即承认了物象的枯燥,烦躁,又通过这种关系使欲望得到满足。满足自身存在的需要,满足自身的实在感。要知道做到这一点不是所有画家都能实现的。他们不是在满足自身,而是在迎合他人的需要,其情感是不真实的,虚妄的,概念的。
另一个主要的特征是:他不屑于符号。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表现身体上的感觉的症状就是观念。甚至一成不变就成了符号,其实不然。我不认为所谓表情和表症就是画的效果。成为画或成为画所呈现的符号和观念,其实是不同的存在方式,就是表达式,是单纯的感觉参与还是出自对整体语境的理性思考?这些他都做了,这些正是我所关心的,绘画的表达是不能对应多种多样的感情面貌的,然而作为实际的表达工具,绘画成为了媒质,通过他人的经验显示了无法表达的多样性。黄也正通过这点在一步一步的靠近,在积极的运作,他手中的笔营造了一类假想的空间。在这个范围内他在企图实现所有的可能,包括他对画面更单一,纯粹的处理都显示着这一点。
宋广袤
2007年9月6日于北京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