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罗画廊80后画家作品展:属于80后的“哈灭古哈”
娑罗画廊80后画家作品展:属于80后的“哈灭古哈”
娑罗画廊80后画家作品展:属于80后的“哈灭古哈”
时间:2007-09-17 00:00:00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展览
>娑罗画廊80后画家作品展:属于80后的“哈灭古哈”
“哈灭古”是上海话“哈密瓜”的发音,而结尾的“哈”是现代网络特有的表示高兴的语气词。“哈灭古哈”意即“哈密瓜很高兴”。这是80后“果冻时代”人特有的语调。
⊙席文
作为198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人,战争与我们无关,饥饿与我们无关。我们没有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建设,却享受着富裕带给我们儿时生活的快乐。我们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吃着果冻……,童年如此美好。当我们渐渐长大,现实的压力与儿时的无忧相抵触时,表现出我们这一代拒绝长大的共同心理特征。由著名策展人张晴主持的《哈灭古哈》画展,于9月8日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娑罗画廊举行,画展用艺术的名义诠释了这样的特征。
本次展览展出了1980年后出生的艺术家陈赟、闫威、黄薇、刘丹妮、王之博、虞华、戴牟雨、胡子、熊鹤、卜桦十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哈灭古’是上海话‘哈密瓜’的发音,而结尾的‘哈’是现代网络特有的表示高兴的语气词。‘哈灭古哈’意即‘哈密瓜很高兴’。这是‘果冻时代’人特有的语调。”80后出生的这些画家,是伴随着果冻生产线的引进,吃着果冻让童年幸福起来的。他们自由孤寂,开放自我,纯粹透明,盼着长大却又要不断回头以儿童的身份回避成年后的压力。他们奉行非线性无章法的拼贴哲学,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等待一种力量去开启内心丰富而闪光的激情。张晴这样形容80后的这些艺术家。
展览现场10位画家的40多幅作品,具有形态各异的特质,对动漫制作有一套的卜桦,这次参展作品是系列“游乐园”气氛的布面油画,色彩艳丽,画面灵动,创作中的松弛倒给了参观者阳光遐想的状态,而刘丹妮创作的钢笔绘画,以极端细密的笔触表现了一个天庭的世界,怪异而线条圆熟的形象,容易把人带入一种不安的精神世界。
“每个艺术家都是自我的,这些年轻人的自我是很独立的体系,他们不找同龄的可比性。在知识结构上,更注重自然科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而且,‘果冻时代’的创作者跨领域现象普遍,广告、作曲、电影、绘画等什么都有,也因此他们的参展作品才有鲜明活跃的特性。”张晴如是说。
艺术的变化与语言一样一日三变,特别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潮流中,每一时段似乎都有流行的艺术样式和艺术语言,这次北京参展的画家们在他们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思考和艺术实践即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变异得最为亮丽与生动的一帜。他们在艺术中的随意性已转为艺术的新俚语及其新的发音方式,他们在艺术中的流行性也将逐渐形成今日艺术的时代性。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