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底风情诱人迷
腕底风情诱人迷
腕底风情诱人迷
时间:2007-09-14 00:00:00 来源:
名家
>腕底风情诱人迷
---弘石画·话
文/唐书安
近来,我想逃离城市,因为在庞大而冷惧的都市里只看到茫茫人流跟随亘古不变的“名、利、欲”转盘麻木转动,没有真实、没有温暖、没有道义,只有真实的虚伪和假象。我不是唯意识论者,也好名好利好欲,但只想通过真实努力和真情去获得诗意快乐。古人能做到“英雄不问出处”,古之达者能兼济天下,古之卖油郎能凭一己真情独占花魁。而今呢?“英雄”要问出处,“达者”兼毁天下,卖油郎休想花魁。这是个虚伪的时代,我想逃禅,但真正的禅在何处?
所幸,作为华夏子民,我们还能籍文房四宝慰籍心灵。真的很感激先贤的才智,居然能籍一管柔毫、一张蝉翼般的宣纸、一锭墨、一盆清水然后幻化万千世界,使得逃禅的雅士能在这尺幅之内洞见内心真实。
其实,在这方寸间表露真实心迹很难,因为在这方寸之地,由于脑袋决定屁股的原理,很多人依然虚伪。所以南朝刘彦和(勰)早就有“为文造情”、“为情造文”之辨。其曰: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其解释说:“因情而造文”乃是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为文而造情”则是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这理论套用到绘画创作中说:真性情的人,是因为有真感情才画画,反之,那些所谓的专业画家,只不过是为了鬻声钓世,沽取名利才画画。简单用白话讲:画画应该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快乐而画,观者也因为看了这些画而快乐。当然先贤曾言:绘事者,成教化、助人伦,这或许是画者能够做到兼济天下的手段,但一个画者如果仅仅沦为“成教化、助人伦”的一种机器,而且不知道 “成何种教化”、“助何样人伦”?岂不助纣为虐,所以我还是相信清代王昱在《东庄论画》里讲的: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作为一个画者,书者,能量其实很小,万不可轻信什么微言大义,只要在纸上园地自得其乐,有幸得观者复能抵掌颔首,纯然足以。
弘石兄,日照男人。其能画、能写、能弹、能唱,能饮,能玩,典型的雅皮。与其聚首无有俗心,就如今岁初夏我们几个朋友在北大未名湖边一小酒馆饮酒清谈,见有几个标致的域外佳人,遂检邻座吃酒,吃到兴处,弘石兄闪亮登场,直夸邻座域外佳人气质逼人云云,几句美誉,居然博得佳人欢欣,纷纷与之合影,惹我等兄弟眼馋,而老兄愈见精神爽落,居然将所持四幅美人佳作分赠域外佳人,直把那些美人高兴的直呼“汩得、汩得”(good)。就这情景,我做不来,一来害羞,二来没那勇气,俗话说:有那贼心没那贼胆。事实上,这并不表明我不想,我其实很想左右楼着域外佳人满脸堆笑,但最终那该死的面子让我甘当旁观者,我只在弘石兄快乐的笑容里骂自己熊。
这就是弘石,一个真实的汉子,他敢想敢为,敢爱敢恨,他一会画佳人相戏,一会画高士游春,一会绘花鸟传情,全不在乎什么理法成见,只要快乐,古典技法,现代图式全为我所用,画累了就和三五友人把酒临风,畅谈风月,喝高了就在他那近海搂头弹琴奏歌,高调吟咏,胡涂乱抹,唱累了,纸没了,就品茗敲键,独诉心曲。弘石快乐,也孤独,他在纸上云烟里享受快乐,也排遣愁苦,恍若江南烟雨,迷离朦胧,人处其中,一种凄然之美萦绕心头,久久不散。不由忆起清人董棨所说:腕底风情,陶然自得。读罢此语,再观弘石墨痕,内心了然。
2007.8.10于北大未名湖畔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