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玲:为渐行渐远黎苗文化“留影”的女子

胡亚玲:为渐行渐远黎苗文化“留影”的女子

胡亚玲:为渐行渐远黎苗文化“留影”的女子

时间:2007-09-05 00:00:00 来源:

名家 >胡亚玲:为渐行渐远黎苗文化“留影”的女子

胡亚玲拍摄的黎族纹身及服饰
被称做海南黎族“敦煌壁画”生命崇拜的女性胸部纹身、有母系社会烙印的黎族未婚女子与心上人谈情说爱的“隆闺”、被沉重金银耳坠拉裂的黎族妇女大耳垂……这些濒临消失的海南原住民黎族的百姓生活画面,八月下旬惊显于一个名为《胡亚玲海南黎族苗族风情摄影图片展》。展出仅仅五天,有不少关注黎苗文化的人们,甚至黎苗族的同胞,反反复复走进海南书画院并不太大的展厅。   “这个展览关于黎苗族风情记录之全,超过了此地的博物馆。”海南师范大学一位教授对记者说。   与通常的摄影展不同,深深打动参观者的,不是美仑美奂的民族题材摄影艺术画面,而是六百四十幅不裁切、不调色的原创照片,细腻地记录下的黎苗族风情原生态。   一组组透着依依不舍之情的专题,其实是非常精准的田野调查式人类学记录。女摄影师用镜头,追踪着渐行渐远历史脚步,为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化“留影”。这是一个焦灼的、伤感的故事。   依山傍水而建黎族金字顶船型屋村寨,民居、谷仓、独木棺;刀耕火种、狩猎、抓鱼、酿酒、黎族男子“三件宝”;有三千年历史,体现黎族审美情趣和族群标志的纹身;影响了整个中国纺织业的黎锦纺织印染工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见血封喉“树皮布”制作工艺;被人文学者称为人类史活化石的钻木取火烧陶技艺;世世代代传承的黎族石头图腾崇拜及占卜术;步行迎新,举村送葬等等。   五十岁的女摄影师胡亚玲,是海口市工人文化宫的一名干部,并非摄影科班出身,因为爱好端起相机也不过十多年。记者两度采访快人快语的胡亚玲,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来不及了!”   一九九八年,因为一本杂志关于黎族专题的邀约,她有缘走进了黎村苗寨:“当时想,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哪个民族的风情记录都不能少。有机会记录海南黎族苗族,就一定要尽力。”   她说:“十年来,我拍过的人物,许多已经八十多岁,有些已经走了;我拍过的村庄,许多已经改变了原生态的模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一个女子,拼了命一趟趟进山,自费去拍摄数百个黎苗村寨,结交那许多黎苗族的好朋友。”   “经过十年一万多张照片的拍摄,我为黎苗文化原生态的渐渐消失越来越焦灼,举办这个展览是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对这两个民族文化保存的关注。越民族的越世界,民族自身的文化消失了,心灵还如何生存?!更遑论走向世界?!”   “胡姐,我真是服了你了,这样的画面你也拍得到?!”记者在展览现场所见,一位在城市工作多年的黎族大汉,被胡亚玲对他的民族追踪记录的深度震撼,“你这个女子,就是和我们黎族有缘。”   不少人曾在黎苗族工作过的人们,在现场与胡讨论一些风俗的细节;为胡亚玲的精神感动,许多人在留言册上写下鼓励的文字。   胡告诉记者,她最看中一位省级老领导的留言:“变寻常为艺术,化瞬间为永恒。”   “我就是沧海一粟,不过想为社会做一点事。”胡亚玲一再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