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荆溪布衣”的50余载诗书绘画之旅

农民画家“荆溪布衣”的50余载诗书绘画之旅

农民画家“荆溪布衣”的50余载诗书绘画之旅

时间:2007-08-28 00:00:00 来源:

名家 >农民画家“荆溪布衣”的50余载诗书绘画之旅

不经意将“潘活泼”三字在百度搜索,出来的竟是:潘活泼,生于1947年,浙江永嘉西溪乡潘宅村人,又名画钵,号荆溪布衣,能诗、书、画,书能四体,画功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兼工带写,作品多产,文思敏捷,硬笔书法获全国特等奖1次,书画获金奖12次,银奖8次,铜奖10次,成就奖2次,优秀奖80余次,被全国48家艺术社团聘任于理事、编委、艺术指导、客座教授、名誉院长……关于他最近的新闻,就是今年5月凭借新近白描作品《哪吒闹海》荣获首届中国书画“国魂·国艺”奖。   26日,记者前往西溪乡潘宅村见到了这位盛名在外的农民画家。清晨8点,他早已在“有悟堂”潜心作画。“从事艺术创作,就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去掉一切繁琐,潜心艺事,这也是我给画斋取名为‘有悟堂’的缘由。”老潘指着画斋里他自拟的对联“静对古书寻乐趣,闲观云雾会天机”道:“未求闻达,有悟道参禅之意。”     六岁喜画,粉笔画鸟,刀剪裁花   “从小喜欢画画,这与家学有莫大的关联。”潘活泼自言,父辈替他取名为“活泼”,没有他意,多因他儿时顽皮异常,而绘画最需要静心,因而,以国画见长的潘父倾囊相授,用绘画束缚潘活泼好动的天性,用以陶冶其灵性,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他有难得的绘画天赋,六岁时就能用粉笔画鸟,用剪刀随意裁花。   潘活泼说,时至今日,仍感激父亲对他的谆谆劝导,将他引进艺术之门,成就一番事业。而现今,拜在潘活泼门下的门生难以计数。“若有人愿意诚心学画,哪有不收之理。”虽是大家,但是已过花甲之年的潘活泼格外的平易近人,愿意倾己之力散播国画的技艺。   老潘与妻子吴兰香育有四个儿女,却没有人愿意接手他的衣钵,对此,老潘表示理解。“世上靠画吃饭的都是已成名的画家,但是他们也熬过了人生最初的40、50年艰辛的日子,艺术,最难的是守得住清贫,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却也要有平和务实的心态。”为此,在新居“有悟堂”落成时,他提笔写下了家传对联“工商耕读传家久,撰写文翰济世长”。如今,他的四个子女在外经商颇为成功,而孙子辈也多有出息。   艺跋陕鄂,走马云黔,名播皖赣      和所有已成大家的画家一样,潘活泼自言,未成名前走过了一段异常艰辛的求艺之路。他的前半生都在为了艺术灵感跋涉,踏遍了干旱的陕西甘肃,也走过民族混杂的云贵高原,更徒步于白雪茫茫的北大荒,一切都只为了体验纷繁复杂的人生,积累绘画创作素材。所经之地,他长达数年以诵诗卖画为业,历经生计苦难,方成大器,待到他成名,已到知命之年,人生过了大半。
谈及此段艰辛的岁月,潘活泼对自己的结发妻子吴兰香表示深深的感谢,“我经常到外地写生,少则个把月,多则一二年,家里都是妻子照应着,数十年如一日,她一人含辛茹苦拉扯四个未成年儿女,却没有一丝怨言,这不是一般女子所能达到的。”潘活泼坦言,妻子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没有她的支持,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逸意田园,沉醉艺事,放纵声律   被中央有关部委授予“中国书画家名家”称号的潘活泼,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有如此称谓,该是到学院做教授传道授业之人,但是潘活泼却选择了归隐田园。他用一首自拟的七言格律诗《山居吟》:“痴迷书画迫吟魂,何处问津可溯源。尘土风霜洒墨迹,烟波泥路刻诗痕。逸情放荡寄山水,画意幽闲宿野村。沦落多年漫渺路,自难着笔写寒温。”道出自己性格的不羁与喜欢自由的天性。   出道至今,他的绘画才能给他带来了无尽的荣誉,也一度让他被盛名所累。邀稿索画,命书求字,让他忙得应接不暇,一度无心作画。“妙语千言,不如诚心一点,绘画之人,最难得的要有颗澄净透明的心,不被俗世所累。”潘活泼坦言,从追求名利,到淡泊名利,自己摸索了很长时间,现在仍在努力。为了拓宽自己的艺术之路,老潘开始尝试作诗、写书法。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凭,却十分刻苦地学习诗书画创作。多年努力,终有成功,他的硬笔书画屡获国内大奖。   潜心技艺的老潘不甘于传统国画画法,首创了我国国画中的“白描铺满法”,它的特点是,笔墨铺满整张画纸却不显凌乱,清晰并富有层次立体感,开篇所言的《哪吒闹海》即是此种画法的典范。但是在老潘众多的书画中,他却最满意线条简单明了的水墨画,他的作品《周处擒蚊图》即采用此种画法。“简洁老辣的笔墨不仅可以看到遒劲刚柔,随意狂写的生动气韵,还能体会到精神飞跃的浑厚大气和深广意境,这是中国国画艺术笔墨的灵魂。”中国书画收藏研究院收藏此画时如此评价。   溪边拾石,山里寻根,自得其乐        潘活泼著作颇丰,计有《“有悟堂”诗词联》1000首、《墨泉集》七卷、《山居吟》三卷、《泥墨斋书画》作品1000幅。在潘家宽阔的宅邸里,挂了近三层的诗书画成品,粗略估算,有近百幅作品。潘活泼说,这还只是他近期创作的一小部分而已,多数获奖的作品都被收藏起来了。他的作品在陕西、云南、湖南、湖北等地广为流传,多幅书诗画入选《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传世籍画卷)、《中华名家诗词大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百家当红书画大师辞典》等120部大型书画集。   潘家除了书画多外,此外就是各式各样的根雕和造型各异的奇石,这些都是老潘艺术创作之外的产物,摆满了房间的各个角落,除了点缀外,无疑增加了许多可看性。老潘自言是闲不住的,稍有得空,他就会跑到西溪的溪流边,或是楠溪江边、瓯江边捡拾奇石,或者在山间田头劳动之际,寻找可塑性较强的树根,将其雕刻成根雕。“别小看这些东西,这对我的绘画创作不无裨益,艺术很多都是相通的。”   在潘家采访的近3个小时内,记者有幸参观了老潘精心拾掇的书画斋,和他近半生以来获得的各种奖杯和奖状,在深深敬佩于老潘倾心于艺术创作之际,无意间翻到了一本《共和国脊梁》名人风采卷,不期然见到老潘的大名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列在同一页。“虚名而已。”老潘笑着将书翻了过去。   “迷离艺术空生气,得失诗书笑挂名”,这是他写给自己的自勉座右铭。衷心祝福这位自称为农民画家的艺术家能走得更远,留给我们更多的艺术精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