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锯的锯?——王鲁炎个展
被锯的锯?——王鲁炎个展
被锯的锯?——王鲁炎个展
由黄笃策划,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和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共同主办的“被锯的锯?——王鲁炎个展”将于2007年9月1日在中国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这也是OCT当代艺术中心自谷文大个展以来举办的又一次大型个展,且特为此展览重新修缮展厅,我们相信将带给大家崭新的艺术体验和观念震撼,此前已在北京阿拉里奥艺术空间展出,大获好评。
王鲁炎的此次个展“被锯的锯?”,准备了将近十几年时间,他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历史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曾先后参加过“星星画展”(1979)、“新刻度小组”(1988-1995,王鲁炎,顾德新,陈少平三人)、“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非常口”——中国现代艺术展(1991)、“中国前卫艺术展”(1992?)、“沉默力量的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英国牛津现代艺术馆)等重要展览。
王鲁炎和他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中始终是一个“另类”,在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的转向过程中,王鲁炎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方法论,与流行的艺术理论与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艺术观念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一直在探讨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观念:从日常生活、社会美学、技术标准中延伸出对判断的质疑和困惑的反思;在艺术语言上,用绘图和设计的方法来消解绘画性,以此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他的绘画作品排斥了叙事性及情感因素的介入,并通过这种严谨而精确的反映再现了社会现实中人们视而不见的识别和分辨经验,如《锯与被锯?》、《注射器系列》(索取还是给予?)、《自行车系列》前进还是倒退?等等。在这种设计的基础上,他把这种平面化的语言延伸成为一种装置概念,这种装置概念给人一种视觉刺激和观感上的震撼。“W三角尺1-2”(4X8米,两件,每件两吨重)和“被锯的锯?”(3.5X10X2.8米,重13吨),事实上这两件作品是17年前的方案,王当时也因此被称为“方案艺术家”,今天我们看到方案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方案艺术家”的身份转换为“装置艺术家”。在现场,观者会感受到物质材料的质感和艺术作品所包含的动态的力量,恰恰是这种难以区分的机械的主导性才增强了观念的强度。在装置作品“W三角尺1-2”中,两件尺子正反面分别标刻为8mm/cm,12mm/cm和10mm/cm,10mm/cm,他把人们忽视的“双重标准”放大,提醒人们对标准化世界观的质疑和反思。众所周知,即使在今天,在国与国之间的争论中,也存在着这种“双重标准”。
此次展览的时间跨度为28年,几乎可称为一次个人回顾展,整个展览的结构由三个部分构成:一,草图方案,记录了从1988年至今王鲁炎艺术观念的发展轨迹;二、绘画,共二十余件新的平面作品,是王鲁炎二十多年来积累的独立经验的集中体现。三、装置,是根据展览空间、社会空间以及作品之间的关系综合考量而创作的大型作品。
展览时间:2007年9月1日-10月30日 10:00-17:30(逢周一闭馆)
开幕式时间:2007年9月1日17:00
票 价:免费
地 点:深圳华侨城恩平路(康佳北300米)
展览地点:OCT当代艺术中心主展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