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审美文化角度看李强先生的书法
从当代审美文化角度看李强先生的书法
从当代审美文化角度看李强先生的书法
时间:2007-07-31 00:00:00 来源:
名家
>从当代审美文化角度看李强先生的书法
□ 傅京生
纵观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书法家,按其成长时所处的文化背景,可以大略分成如下四组:1、生于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同龄的人。其书学成果显端于20-40年代,他们的书法风格的文脉渊源,与杨守敬、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李瑞清、曾熙等人的书法成就有着直接的血脉关联,至二十世纪末,这些人的书艺已炉火纯青。2、生于二十世纪20-30年代的书坛学人。这些人的书法受惠于因西学东渐而逐步普及开来的新型的美学观念和方法,到二十世纪末,其书艺终大器晚成,如王学仲、沈定庵、王北岳、欧阳中石、林鹏、李铎、刘艺、沈鹏、尉天池、章祖安等人的书法即是明证。3、生于1949年前后的一代人。这一代人的特殊生活经验与人生历程,决定了他们的书法较注重其社会功能。这一代人处于中西文化冲撞的临界点,但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思想意识对这一代人的审美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不过,这一代人仍有不少人脱颖而出,成为二十世纪书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4、生于70年代前后的新生代书家,这一代书家成长于中西文化大冲突的信息工业社会,书法呈夸文化融合属性。如果我们不着先见地欣赏、研究他们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21世纪的书法大师很可能就产生在他们之中。关键是在这一代人中谁能在新到来的21世纪中,把握住解决中西文化碰撞这20世纪难题的哲学方法论及其世界观,谁就有可能成功。
李强先生的书法,写得豪爽豁爽,带着东北黑土地的犷猛气息,犹如那个地方的民歌,婉转、高亢、嘹亮,他既是一位将来极有可能成功的“新生代”书法家。
李强先生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获得省级首届书法大赛优秀奖而在书坛初露头角,这个荣誉是恰逢其时的。这时候他年轻、精力过剩,且求知欲旺盛,更重要的是,此时正是中国艺术思潮激烈变化,以及此时正是新时期书坛发生风格重大变迁的转折时期,于是,可以说,时代似乎特地为他及他的同年人提供了一方十分丰厚的,可供他们尽情汲取营养的审美沃土。
自1840年以来,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中,在西学东渐以及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中,经过几代书坛学人对书法的迷惘、求索、比较、研究、创造和筛选,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终于逐渐看清楚了书法美的人文本质、理解了书法美的人文功能,一言以蔽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长河中,书坛学人以极为艰苦卓绝的方式,且经荜路蓝缕而获取的书法美学成果及其物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后,终于为书坛提供了三个方面的精神资源:(一)自由意志,(二)现代视觉方式,(三)本土书法文化精神的重新阐释。在这一时期,谁能一无挂碍地、全方位地理解、把握、吸收这三个方面的精神资源谁就能迅速取得成功。在当时,书坛陈旧迂腐的观念确实使许多人积重难返,阻碍了观念的更新,然而,李强先生那时年轻,且求知欲旺盛,所以对他而言,可以说是天赐良机。
老天给予一个人的机会,是一个艺术家成功的基本保证。曾经有无数天才的艺术家由于生不逢时,而被历史淘汰。在这个意义上,李强先生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他们心无挂碍,可以在时代提供的广阔时空自由驰骋。而在自由驰骋的青年学人之中,李强先生又是佼佼者。从他的书法创作可以看出,他对书法内蕴的精神气息的反应极为敏锐,他看得见书法点线中的灵魂,我们从他的书法创作中,可以看到,书法的意象在的他的脑海中上生龙活虎的活物,是一种如云涌霞飞、似瀑鸣溪漾般的流动变幻的审美境界中的存在。故尔他的书法,看上去,其笔法,活脱机敏,擒纵相生,而气象上,则纵横驰骋,酣畅淋漓,且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阐述着中国书法的文化脉络。于是我们说他将来极有可能在书坛成功,绝不会是妄言。
总之,李强先生属于跨世纪的“新生代”书家,从总体上看,当代新生代书家们的书法,还无法与唐宋时代的书法大家相比,因为现代人缺少古代书法大家所具有的那种共时状态的人文关怀,但我们 已经跨入一个加速剧变的时代,科技革命正在改变着文化思想的传播方式,人们的情感的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而在新的形势下,与当代书法家融为一体的共识状态的人文文化正在形成之中,于是可以预料,只要李强先生不懈努力,依他的聪明和好学,他将来是能够登上书法的时代的高峰的。
傅京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理论家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