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渐被尘封

中国皮影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渐被尘封

中国皮影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渐被尘封

时间:2007-07-18 00:00:00 来源:新华社太原

名家 >中国皮影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渐被尘封

  皮影艺术属于综合艺术,它融雕刻、绘画、戏曲、音乐为一体,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流传两千多年的艺术却分外脆弱。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馆长朱文近日告诉记者,因为皮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所以只要缺少其中一项,无论是乐手、表演者,还是雕刻艺人,便难以为继。   朱文告诉记者,在最繁荣的时候,山西省孝义市曾有40多个皮影剧团,但现在基本都已不再演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皮影的传承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首先,皮影艺术出现传承危机。在山西孝义市,会皮影的老民间艺人就剩两三个了,那些老戏班里传世的家什被搬到了古玩市场。由于学习皮影周期长,难度大,收入偏低,致使艺人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学戏,导致皮影艺术的精华难以传承。   第二,剧目陈旧、精华难传。记者了解到,皮影剧目大多仍是老剧目,剧目创作停滞,剧目陈旧情况比较突出。   第三,皮影面临创新难题。朱文告诉记者,他现在改变过去以戏剧影人为主的皮影创作,开始做一些小动物,编一些孩子比较爱看的剧目。但是,皮影是多种艺术的集合体,如何打造出真正能吸引人的精品剧目依然很难。   新闻背景:皮影影人制作技巧概要   新华社太原7月17日专电(记者原碧霞)看过皮影的人都知道,影人手、胳膊等都可以活动;皮影人物面容生动、夸张幽默;影人色泽艳丽,且多年不变色。那么,皮影影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记者了解到,制作皮影人的民间传统工艺方法如下:   1、制皮:在选材上,以新宰的牛皮(在山西以牛皮为主)或驴皮为最佳。将皮子剥下来后,放入石灰水中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用小钉子钉在木框上反复阴干。   2、画样雕刻: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描绘图样。然后,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进行镂刻。   3、上彩: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   4、钉缝:一个影人为六部分十一件:头1、身1、臀1、腿2、臂4、手2,要分别雕刻而后组装钉缝,这样经人操纵影人就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   5、安装操纵杆:制作影人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安装操纵杆,操纵杆用不同粗细的铁丝和竹棍组成。一般都是三根杆操纵,包括操纵身子的平衡杆和操纵两手的动作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