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轻拂竹影动

飞雪轻拂竹影动

飞雪轻拂竹影动

时间:2007-07-06 09:45:00 来源:新闻晚报

名家 >飞雪轻拂竹影动

  一个人在自己的日常状态下,可以做自幼就喜欢的事,实在是一种幸运。倘若,这样的事不仅让自己做得喜欢,而且还让见到它的人都喜欢,可谓是人生至乐了。始终沉浸在艺术状态中的朱一诺,大概就可以算是这样的幸运之人吧。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朱一诺,是个颇有艺术天分的女孩。从小就喜欢照着儿童画本涂鸦,6岁开始慢慢进入色彩的世界,终于将喜欢养成了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她先后师从浙沪两地国画名家张勤、杭英、陈家泠等先生,学习山水、花卉。20多年过去,山水之间的小女孩长成了都市丽人,而其心中所思,笔底逸兴,终于成就了有自己个性的雪竹纷披,冷韵清气。   梅兰竹菊“四君子”,素来受中国画家们的青睐,而竹尤甚,自宋元以降,更是文人画中之重头作品。北宋《宣和画谱》有云,画竹乃“词人墨卿,高世之士所眷意焉”;元代李不仅善画竹,更著有《竹谱》,对历代画竹技法理论进行一番总结。至明清,竹已是画家笔下常见之物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即以画竹而名动天下。然专攻雪中之竹,则并不多见,年轻的上海画家朱一诺所绘“飞雪苍茫,枝干劲挺,寒月影动”雪竹系列,在当代画坛别开生面之奇,海上名家陈佩秋先生对她的雪竹颇为赞许。著名国画家毛国伦先生评点其作品:“观一诺雪竹,竹叶劲挺,穿插得当;竹叶的聚散,疏密有致;用笔干脆爽快,无纤细柔弱之感,自有一种生气。”资深媒体人寿光武先生也对其雪竹所表现出的人文意境,颇为注意;艺术评论家陈鹏举先生更赞道“一诺把画喜欢到骨子里去了”。   其实画竹并不难。所谓“书画同源”,赵孟曾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通。”只要会书法的,大概都会画几笔墨竹。但若要画得独到,画出品格,画出性情风骨和韵味,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了。而朱一诺的雪竹,之所以能被画坛名家认可且看好,就是在师法前人笔墨的基础上,无论在笔墨气韵,还是构图设色等方面,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自己的发现和文化品位。在她的笔下,雪竹已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语言的表达,更是一种心灵审美的自由飞扬,是一种生命文化的状态。《清节凌云》枝干苍拔,箬叶含玉,雪景苍茫,构图饱满,元气淋漓,传递出劲竹独傲风雪的气韵和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审美感受;而龙华寺方丈照诚法师为其所题《枝头清影》图,更是一派晶莹,冷月当空,斜竹轻摇,寂清之间便有了一种禅心的观照。前人画雪景大都敷白粉以凸显雪意,而朱一诺则别出心裁,《月笼翠叶》的设色大胆奇妙,以淡蓝取胜,更见雪夜之幽深清奇,而其所用颜料更奇,竟是她以独门植物汁液所调制,可谓一绝。   朱一诺是幸运的,而这样的幸运,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的。据说,她常常为画好一幅喜欢的作品,竟可以画到东方既白而不觉。对于“游于艺者”,古人《禁经》有云:“有攻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攻,神采不变。”飞雪轻拂竹影动,我想,作为画家的朱一诺已经体悟到这样的感受了吧。   ■画家简介   朱一诺原名朱金莉,1973年生于浙江宁波,自幼酷爱书画,先后师从张勤、杭英、陈家冷等名家学习中国水墨画,所创作的雪竹别具一格,得到陈佩秋先生、冯远先生等名家好评。现为中国国画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协会理事,徐汇区书画协会理事,《世界文艺》杂志社记者。   其作品《清节凌云》参加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全国画展;《瑞雪银竹》参加上海市画展;《国色天香》参加上海市百名画家画牡丹并入选画集;《临池待凤翔》入选“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获全国银奖,被邀请参加钓鱼台国宾馆颁奖典礼暨新长征精神国庆座谈会。   ■名家点评   观一诺雪竹,竹枝劲挺,穿插得当。竹叶的聚散、疏密有致,用笔干脆、爽快,无纤细柔弱之感,自有一种生气。那雪后的夜晚、空旷、宁静、皓月映衬,营造出一种冷隽高洁的气氛,别有一番情趣。龙华寺方丈照诚法师在她的画上加题“枝头清影”,突出了一个清字,让人看后心地纯净,灵魂升华——毛国伦(著名画家)   她的画自然不俗,大模大样。原本写意画常有的率性,她也总是表达得很厚道。   绘画需要从容,一诺有了。——陈鹏举(艺术评论家)   朱一诺执着于画竹,且竹中一种——雪竹,这就要有一种坚守,而性格中也要有竹一样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雪竹似乎和她已经融在一起,成为她的一种生命方式。   ——朱蕊(作家)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