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程式”和“混搭主义”》

《“混搭程式”和“混搭主义”》

《“混搭程式”和“混搭主义”》

时间:2007-06-21 08:53:00 来源:

名家 >《“混搭程式”和“混搭主义”》

刘力国的作品,更多的是体现出他曾经作为“艳俗艺术”一员的特征。在中国历史中,由于历次政权的更替都是以对前朝的政治文化做毁灭性的破坏为特征,而民间的传统除了某些以风俗习惯和道德禁忌的形式为社会全体所接受之外,其余者,都不能形成社会的主流。所以,我们在谈到中国的文化传统的时候,其主流的、经典的部分实际上是由士人和文人的阶层在维系着的。但是,49年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经过“文革”的破坏,士人(现阶段表述为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传统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为没有自己独立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特征的“技术职员”和“文化职员”。我的一位美术启蒙老师曾经自嘲地对我说过:我们这些人就是一把“活动刷子”,让你写标语你就得写标语,让你画宣传画你就得画宣传画,让你刷墙你就得刷墙。“改革开放”之后,商业流行文化在对所谓“社会主义传统”进行侵蚀的过程中,迅速占据了这个文化真空。而流行文化反复、易变的特征再次使我们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境地中。民俗的、小农的、“革命传统”的、时尚流行的、西方舶来的,所有这些样式都以一种“暴发”式心态在现阶段的文化形态中混杂着、放大着。刘力国的作品以陶瓷为材质,而在具体细节的工艺处理上和趣味取向上,明显地体现出这种混杂、无序的特征。这种另一种形态的“暴发户”式的混搭状态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作者:吴鸿 (2006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