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与再生——庄红艺个展

废弃与再生——庄红艺个展

废弃与再生——庄红艺个展

时间:2007-06-20 08:59:00 来源:

名家 >废弃与再生——庄红艺个展

  废弃与再生——庄红艺个展将于2007年6月16至7月22日在“你”画廊开展。 让废弃之物和我们一起再生——庄红艺作品说略 王 林 这是些世间最美丽的花朵,在山东潍坊风筝作坊里制成。材料是宣纸,渲染中国画所用的矿物颜料。除了民间喜欢使用的大红大绿之外,画家还特地加上了蓝色和紫色,以便和水墨的使用更加协调。要让这些花经久不败,画家得自己一朵朵刷上丙烯,使之变得坚挺。为了防卷、防水乃至防尘,还要再喷上一层上好的透明树脂,使鲜艳绽放的花朵固化,其形态始终完美如初。——在庄红艺的作品中,花是最主要的材料,他不厌其烦、年复一年地制作,如同修行的禅徒。为什么?不独是老家在山东,从小钟情于家乡民间艺术鲜亮喜庆的色彩,也不独是成长在四川,其性格爽朗明快,充满火热的阳光,而是因为他想用一种最具活力而又最富意蕴的生命之物,来表达自己对于周遭世界的感受。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文化之中,还没有什么事物象花一样被赋予了如此之多的情感性、寓意性和象征性。庄红艺告诉我说:作品对空气质量有要求,在欧洲没问题,但在中国比如北京,防尘问题就很难解决,得加上玻璃罩。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画家而言,这些花朵是有生命的,它们脆弱易污,会要求必要的生态指标。 在庄红艺的作品中,花是测试人类生态意识的材料,画家创作的目的,是要用这成堆成片的鲜花去对比早已被人类败坏的环境。事实上他大量使用的另一种材料,就是随时可见、无处不在的垃圾。首先是在他的画室里,不再有任何垃圾、所有要抛弃的东西都被他用到了画布上。在荷兰、在中国,只要他在哪里创作,他就会搜集哪里的垃圾。他还记得出国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青岛,也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地,第一次在海里游泳,就碰到了漂浮的塑料避孕套。这对他刺激很大,从那以后,他在作品中开始使用废弃的塑料膜,并往里面填充垃圾和调色的树胶。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化腐朽为神奇”,这对于美术史上的“废品艺术”已不算什么赞扬。庄红艺的兴趣不在于那些废弃的工业机械,他也不想仅仅以废品作为形式材料。他只想尽自己之所能,不断消耗最常见的生活垃圾,在不避市俗的审美趣味中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在他这里,一个方面是创作的极端化,就象本雅明所说,在异化中彰显异化;另一个方面是画家的草根性,他始终不愿放弃中国人的水墨情结。——正是这种追求使他的作品不同于西方的废品艺术与生态艺术,也不同于国内的艳俗艺术和实验水墨。 庄红艺的艺术追求由来已久,1986年还在四川美术学院念书的时候,他就是学生中的新潮人物。当时四川美院破天荒地做了一件中国艺术教育史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就是让学生举办自选作品展。第一届展览上庄红艺就把学校锅炉房里烧过的木桩放到了陈列馆大厅中央。因为创作的活跃,院长叶毓山几乎把第二届展览的空间全给了他。那一段时期他创作了不少山野味很浓的木刻版画及木雕,是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乡土情感和原始图腾的一种表达。毕业出国以后,他创作过笔触粗砺的水墨人物画,画毛泽东、画梦露的头像,在人面上加盖中国的图形印章,斑驳、饱满、厚重而强烈,庄红艺不管做什么,是绘画还是装置,他的作品始终充满力量,一种来自材料的直接的力量。 他的近作对材料的使用更加娴熟也更加透彻。在《黑湖》系列中,他使用了大量经过净化处理的垃圾作为材料,其中有些材料比如塑料皮的人头还须专门进行前期制作,使之与整个画面的伤害感与色彩关系协调。无论是黑白调子还是色彩饱合的画面,都有无限延伸的空间感和恢宏的气势,如同音响巨大的哀歌,叙说着人类文明的伟大与衰败,流露出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刻忧虑与深切关怀。在《花》系列中,庄红艺创作的手法更加多样性。他不惮于把传统绘画方式和运用材料拼贴结合起来,往往直接用材料组成花朵簇拥的大地,厚实而丽艳,然后采用传统画法绘制天空,用底料先作肌理然后晕染,使画面上下呼应,既有质材的份量,又有涂抹的自由。他经常把水墨和丙烯结合起来,以利用源自不同文化基因的材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水墨特别是焦墨的黝黑是丙烯颜料达不到的,而丙烯颜料堆积而成的质感又是水墨所缺乏的。庄红艺常常在如水泥般厚实的丙烯颜料上使用水墨,产生出一种特殊的效果:就是当丙烯未干的时候,用墨刷上去,就会渗透进去而变得墨色斑驳,不仅因附着力强而融为一体,而且会在凸起的笔触上产生如瓷器冰裂纹的肌理,有一种脆弱而坚硬、不无伤痕而又不乏强劲的视觉感受,和画家对于生态问题的人文意识非常吻合。这是腐败与璀璨的并置,是废弃与辉煌的转换。到这里,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化腐朽为神奇”中“化”的含意。中国人对于变化之道的敏感与期待,正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化”是变的深入,是变的澄明,大而化之,是天地之道、天人之道、自然之道。“化”和变一样是过程,但和变不同的则又是结果,结果存在过程之中,才是真正的变化。因此,“化”是此在与顿悟,是当下与在场。变而至于化,则是心物冲突的转变。庄红艺不正是把外界的废弃之物和内心的环保意识,转“化”成为当代审美创造中的物质再生与精神再生吗? 除此之外,艺术还能做什么呢? 开幕酒会: 2007年6月23日下午5点 展览时间: 2007年6月16日——7月22日 开馆时间: 星期二——星期日 上午10点——下午6点 展览地点: 北京朝阳“你”画廊 E-mail:yougallery@yougallery.com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