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画痴夏春燕

民间画痴夏春燕

民间画痴夏春燕

时间:2007-06-18 08:47:00 来源:

名家 >民间画痴夏春燕

一个有追求的人,让人尊重;一个为了追求锲而不舍的人,让人敬佩。临邑县民间画家夏春燕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她38岁开始习书画,5年来,画深了皱纹,画白了头发,画没了家里的积蓄,居陋室而痴心不改,苦苦追求自己的理想。   一张小画种下绘画的种子 1964年,夏春燕出生在黑龙江省北安市,9岁那年随父回到老家临邑县德平镇马屯村。夏春燕的父亲夏明潇,艺名六龄童,专攻武生,是当时北安市赵林剧场的台柱子,擅长“猴戏”,和六小龄童的父亲师出同门,母亲也是东北三省小有名气的花旦演员。父母一共生育了六儿六女,夏春燕上有哥姐下有弟妹。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耳濡目染,夏春燕兄弟姐妹从小便跟着父亲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从1973年起,夏春燕跟着父亲走南闯北演杂技,几年时间走遍了北京、河南、湖北、山西…… 1978年,14岁的夏春燕在河北石家庄的一个乡镇演出。演出结束后,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跑到台上来,说夏春燕演得太好了,要给她画张像留个纪念。于是,在那个简陋的后台,夏春燕在老太太的描绘下,第一次成了“画里的人”。 看着画面上亭亭玉立的自己,夏春燕第一次感觉到会画画很好,她在心里想,如果哪天我不用天南海北地跑着演出了,我也会拿起画笔静静地作画。   为画消得人憔悴 1983年,19岁的夏春燕嫁作人妇。接着儿子和女儿降生了,夏春燕不能出去演出了。闲下来的日子里,夏春燕几次欲拿起画笔,都被丈夫阻拦了。 2002年,因为感情不和,夏春燕结束了自己的婚姻。离婚后,夏春燕在姐姐的杂技团里演起了杂技。那年盛夏,在济南演出时,夏春燕结识了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著名画家观道。观道先生擅长画雄鹰,以“鹰王”著称于齐鲁大地。夏春燕向观道先生表达了自己想向他学画的愿望。没想到,观道先生一口答应了,并当场收她为入室弟子。 第二天,夏春燕就收拾行李回临邑,准备回家潜心作画。当时,夏春燕在杂技团每月能挣近万元。她的举动,让哥哥姐姐非常不理解,姐姐甚至说她昏了头。但无论家人怎么劝阻,夏春燕还是买着笔墨纸砚回了家。 回家后,夏春燕把自己关在家里开始画画。对于从小练杂技的夏春燕来说,画画太陌生了。一开始她都不知道怎么拿笔,怎么调墨,在画案前,常常一站就是半天。那段时间,夏春燕感到从未有过的迷茫和无助,老师远在济南,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不能亲自前来指点,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更让夏春燕难过的是,全家人都不支持她画画。父母说她快四十了瞎折腾,哥姐说她放着好工作不干是发疯,儿子女儿更是对她不理不睬,认为妈妈着了魔。夏春燕始终不说一句话,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真的“着了魔”似的一头钻进了画画里。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后,没有任何基础,从没拿过画笔的夏春燕终于画出了第一幅画:雄鹰展翅。拿着妈妈的画,女儿嘲笑说:“妈妈,你画什么不好,画只鸡干什么啊?”女儿这句话,竟然让夏春燕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虽然女儿没看出她画的是鹰,但毕竟鹰和鸡模样差不多,这证明自己已经画得有形了。 此时,由于没黑没白地画,夏春燕已经形容枯槁,皱纹深陷,头发花白。   在苦苦的追求中幸福 这一画,夏春燕就画了五年。 五年来,除了去离家不远的农贸市场买菜,夏春燕极少出门,亲戚朋友家有事,她从不参与。在她的眼中,除了画画已经没有其他的东西。几年前,夏春燕家旁边建了一个广场,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广场上散步、乘凉。可是直到今天,夏春燕从没去过。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画画,夏春燕让儿子去了姐姐的杂技团,把女儿撵到单位去吃饭。她自己在家,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饿不困了就琢磨画画。 昔日的杂技名角忽然就不见了,临邑人感到很奇怪。后来,有人打听到夏春燕把自己关在家里画画,就纷纷来找夏春燕,但都被夏春燕拒之门外。渐渐的,大家都把她当成了怪人,有人说她疯了,有人说她傻了。对于外界的传言,夏春燕不做任何解释,只是和原来一样用心作画。直到有一天,一辆来自济南的轿车停在夏春燕门前,求走了夏春燕的一张“雄鹰展翅”,人们才明白了这个女人在干什么。 6月15日,当记者来到邢侗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一处平房时,夏春燕正穿着一套古典旗袍画一只金鱼,为画画白了的头发已经被她染黑,高高地盘成一个髻,长年不见阳光的脸虽有些苍白但不失灵气。当记者问起夏春燕的生活情况时,她说:“这几年,为了画画搭进了6万多块钱,家里还有点积蓄,省吃俭用还能撑几年。”夏春燕说,虽然现在有很多人想买她的画,最高的出价每幅已经到了3000元,但她暂时还不考虑卖画。她说:“我知道,如果我现在开始卖画,我会过得很好。但是,我画画是一种追求,不是为了物质享受。虽然过得穷点苦点,但能画画,我就觉得很幸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