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会七成“宝贝”是赝品
鉴宝会七成“宝贝”是赝品
鉴宝会七成“宝贝”是赝品
6月14日,新疆收藏家协会会长岳峰在鉴宝会现场鉴定一个瓷盘。
6月14日13时许,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举办的“文物鉴赏知识讲座”上,当文物专家宣布一张绘于明代的《官谱图》是真迹时,年届70岁的胡志刚欣喜万分,并将这件宝物捐献给市博物馆收藏。
6月14日11时许,记者在“文物鉴赏知识讲座”上看到,有近百名收藏爱好者前来学习鉴宝“秘技”,其中近20人还带着自家“压箱底”的近30件宝贝,希望鉴宝专家为自己的藏品“验明证身”。
七成“宝贝”是赝品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3件“传家宝”——玛瑙兽、铜壶、玉盘,专家都认为是仿制品。
市民邵先生带来的“传家宝”是用3层红布包在盒子里的““青铜镜”,被专家鉴定为赝品。“我这传了几代了,咋就是仿的?我得再找个专家验验。”邵先生不服气地说。
此次鉴宝,由于专家只鉴定真假,不进行估价,为不少藏品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新疆收藏家协会会长岳峰表示,鉴定只能给出参考意见,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藏品中七成是赝品。
收藏市场待规范
据了解,目前全疆共有800多家经营民间收藏的店铺和场所,收藏爱好者达到20万人以上,但疆内的收藏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鱼龙混杂,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岳峰说,地摊、流动摊贩,忍痛割爱一折起大甩卖,及饭后书画、藏品拍卖活动,这三类藏品交易场所收藏者一定要警惕,购买时一定要慎重,避免上当。
岳峰建议市民应该把收藏当成一个提高自己文化修养、增长知识的事情,要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价位,要多积累有关知识,具备长远的收藏意识,不要盲目跟风,尤其不要用“赌”的心态搞收藏。
□现场
老人献出家传明代《官谱图》
家住六道湾的胡志刚老人带来的是一张1平方米大小的图,黄色的纸上写满“内务府”、“状元”等官府和官职名称。
胡志刚说,这幅《官谱图》是明代时一位在翰林院做官的先祖手绘的,是当时的官员闲暇时的一种游戏。“已经传了好多代了,如果是真的,就把它献给国家。”
经新疆收藏家协会会长岳峰鉴定,这幅图是明代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给老人颁发了奖状。记者留意到,老人脚上还穿着有破洞的布鞋。“献给国家比卖掉强,可以让懂的人研究,挺好。”老人说。
市民孙先生带来的是一件他两年前收购的景泰蓝铜香炉。岳峰接过香炉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是个好东西,出自清中期。”然后给大家看炉底“云房红山”四个字的风格,并介绍掐丝技艺。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