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花报春
香港回归花报春
香港回归花报春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海内外炎黄子孙都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当时许多艺术家挥笔作画以示庆贺,因而涌现出了许多喜迎香港回归的美术作品。其中,关山月的国画《香港回归梅报春》,因以梅花借喻对时代、对祖国、对香港繁荣的期望与颂美而受世人瞩目。欣赏这幅画作,不仅有一股火热的生机扑人眉宇,更有一缕浮动的清香沁人心脾,属喜迎香港回归美术作品中的精品之一。目前,该画已被国家美术馆珍藏。
国画《香港回归梅报春》是1997年元月,时年85岁高龄的关山月先生创作的一部力作,画幅为137厘米×89厘米。在这部作品里,画家的笔墨老辣雄健,色彩愈加强烈,画风愈加粗放简略。花的气势,已把冰雪消融殆尽,看到的只是红枝托日,花海流春。欣赏此画,人们不禁联想到,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开始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了半殖民地时代的终结。1997年7月1日,我国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终于实现了香港的成功回归。
这段历史也点燃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作为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关山月,自然首先想到的是要通过画梅的方式来表达。通过梅花表现作者的感情和时代精神,不是单纯客观的描摹,而是有主观的东西在里面。像画作中的主图,画家立意新颖,以梅花的老干比喻富强壮大生机勃勃的祖国,从枝头梅花的新蕊象征与祖国根枝相连的香港。画面上那一轮冉冉上升的红日不仅融化了象征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 不平等条约的冰雪,也表明回归后的香港将同祖国一道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在艺术技巧上,画家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浪漫主义的情调。整体墨色厚重润泽,梅枝铁骨铮铮,立体感强,具有恢宏之气。特别是画家“香港回归梅报春”的题词与画面气势相契合,使人们从作品中汲取到力量,激发起爱国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半个多世纪漫长的从艺生涯,关山月历经风雨,以不懈的努力,始终不渝地坚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的创作原则,用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记载着他对人生的严肃思考。作为第二代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民族艺术的发展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在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时代与风格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令人瞩目的一章。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