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鉴宝日:千件“传家宝”九成是赝品
免费鉴宝日:千件“传家宝”九成是赝品
免费鉴宝日:千件“传家宝”九成是赝品
真品多是东汉两晋文物,当中又以陶瓷占主流
昨日,南昌市文化局在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推出的免费鉴宝活动如期在绳金塔举行。南昌市民热情高涨,纷纷带着“传家宝”到绳金塔下鉴定,经过专家两个半小时的鉴定,近千件“传家宝”只有10%左右是真品。
众多收藏爱好者会聚绳金塔下
昨天早上6时许,绳金塔下已挤满了收藏爱好者。南昌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人太多,只好由排队改成发号牌。
当日8:30,鉴宝活动在绳金塔下准时开始。刘品三(书画专家)、杨厚礼(瓷器文物专家)、余普保(杂件专家)、胡丹(书画专家)等我省文物鉴定界的专家悉数到场。“虽然我们只发了200个号,但是很多市民一次性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不得不限制每个号码只能鉴定6件。”在活动结束时,仍有不少拿到号的市民没有赶得上鉴定,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专家们同意将活动时间延长半小时。
据介绍,此次共有1000余件文物进行了现场鉴定,而其中9成为赝品。在1成的真品中,以东汉两晋的文物为多,当中又以陶瓷文物占主流。
真品不多但不乏精品
这当中虽只有100件左右的真品,但其中也有精品让专家叹为观止。其中,一款唐代的陶瓷砚台引起了专家的主意。
南昌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砚台石质居多,陶瓷的砚台本来就不多见,加上这款砚台又是产自洪州窑,更是少见了。”此外,一个唐代的钵和一块宋代的铜镜也十分罕见。那个钵的主人高兴地告诉记者:“我这个东西曾经有人估价到了10万。”
家住丁公路的王女士则是满脸笑容,原来她带来的三件“传家宝”都很有价值。杂件专家余普保认定这三件瓷器年代分别为150年前、120年前和晚清时期。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她90多岁的外婆传下来的,文革时涂上了漆才没有被收缴。“这个有缺口的‘新墨山人’绘图的方瓶已经有人出了9000元,我都舍不得卖。”王女士说道。
专家呼吁理性收藏
市民刘大妈正在收拾她的藏品回家,记者一问才知道,原来刘大妈花了5000多元买的“琉璃”宝贝居然是玻璃仿制品。
79岁的南昌退休教授余先生花了100多块钱买了一幅《五虎上将图》,虽然看起来焦黄的画还透着暗色,但书画专家刘品三一眼就认定是经过做旧的赝品。
为此,刘品三呼吁:“收购文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先学习相关的鉴别知识。以免上当受骗。”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