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者摇醒记忆片段——走近旅美画家蒋昌一的静谧世界

晚归者摇醒记忆片段——走近旅美画家蒋昌一的静谧世界

晚归者摇醒记忆片段——走近旅美画家蒋昌一的静谧世界

时间:2007-06-04 08:32:00 来源:

名家 >晚归者摇醒记忆片段——走近旅美画家蒋昌一的静谧世界

铁人王进喜1996年作
徜徉在上海美术馆二楼的展厅内,细细端详蒋昌一笔下的每一幅写实派油画作品,我们仿佛步入了一条时间走廊,看到了今世难觅的情怀,也回想起在那段还未走远的过往中,我们留给历史的足印。   步入时间走廊 在蒋昌一展出的画中,有不少创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宣传画,你可以从《革命风雨催我长》出发,经过《工业学大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最大的战斗力》,最后驻足于创作于1986年的那幅《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前,脑中浮现出的莫过是新中国曲折而蓬勃的发展历程,足以令经历过那些个年代的我们感怀不已。   邂逅唯美江南 不论怎么评介,蒋昌一总是旅美画家中比较晚“海归”的一员。约了蒋昌一先生作采访的那天,他风尘仆仆地如期而至,人却显得很精神。时值他的个人油画展开展之际,当笔者问及“为何取《故园旧梦》为展览主题”时,蒋昌一回答得简洁而干脆:“为了寻找记忆中那些已经逐渐远去的水乡女子,她们可以算是我的江南情节。” 的确,为了留住即将遗失的美好,蒋昌一画笔下的江南女子无论是身披绫罗锦缎,还是素着蓝印花布,都依稀诉说着水乡闺秀含蓄端庄的气质与秀外慧中的神韵。一如那《晨妆》碧玉坠髻慵绾、《采莲》晶淑玉态冰姿,历历在目,不禁让人想到了古词中“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的娓娓意境,令无数恋乡人怀念动情。   创作要与“静”为伍 身为当今中国油画功底最为扎实的一代人中的佼佼者,蒋昌一在感慨自己的经历之余,也与我们分享了一些颇具参考价值的经验之谈:“创作一幅专业美术作品,尤其是古典写实主义的美术作品,除了练就油画基本功,还须退祛浮躁,沉下心绪来构思取材、选景和立意,以摸索出适合自己循蹈的风格路线。”蒋又言道,“‘灵静’二字则最能表现画家与画的互动交流,画家只有在心无杂念的安静之下,才能使图像和景致极尽灵动逼真地跃然于画布上。”   实用美术期待重视 虽然旅居国外从事职业画家生涯14年,蒋昌一却也十分关注国内绘画艺术领域的发展动向,尤其是国内的美术教育体制。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美术学院,以及由此兴起的一股对专业美术的学习热潮,蒋昌一认为,学习绘画,首先学员对自己的定位要清晰,想在美术这条路上走远一些,需要对现实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毕竟不是每个作画者都能成为毕加索。 (蒋昌一,国家一级美术师,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移居美国纽约,职业画家。)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