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眼列传

走眼列传

走眼列传

时间:2007-06-04 09:17: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走眼列传

  我喜欢收藏一些与众不同的玩意儿。自打“扎”进收藏圈,十几年来常感叹自己运气好。不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也有吃亏上当的时候。今天把我4次“走眼”的经历曝光出来,给各位藏友和准藏友做个前车之鉴。 其一,一方印章,表面莹润,色灰白,半透明如鱼脑,上刻达摩祖师过江图,人物气宇轩昂,细部纤毫毕见。看工艺,着意精刻;看石料,寿山名品,价格虽然不菲,应是物有所值。我将这方印章买到手,回家后却看出些蹊跷来,只见印章表面微微有些起伏,纹如泪痕,隐约可见小孔,分明是气泡破裂所致,取刻刀在印章上一划,滑腻艰涩,并不凑刀。灯下近看,方发现里边有块“黑心”,竟是个铅块!此时我才如冷水浇头,原来此种印章乃是从原料就开始全面造假的赝品。 其二,一只小碗,釉色甜白,胎质细腻,底款青花“官”字。看起来不温不火,举起对光一照,釉中隐隐透出红蓝两色的龙凤各一,摊主说这是元代枢府的暗花。可待我翻书再看才恍然大悟:所谓暗花是指在胎上雕刻,故对光时有明暗效果,并非以彩釉绘之。这种红蓝釉暗花工艺是造假者近年才发明的。由此我得出一个教训:要想不上当,还得多看书。最好还要多看实物,切不可自以为是。 其三,一盏小煤油灯,鼎足,淡黄釉,描金龙,灯捻儿灯罩皆齐整,甚至还有瓷托盘。我看此灯油渍满身,想到这东西传到中国才不过200年时光,谁会在冷门造假呢,遂据为己有。谁想不久前我又在古玩市场上看见一模一样的东西,才知此事不妙。由此我又得出一条经验:现在市场上有年份的东西是凤毛麟角,太容易得到的往往是赝品。 其四,一幅书法作品,字体潇洒飘逸,墨色浓重,作者是南方某吏,在书法界小有名头,我便将它收藏。有天,我偶然对光观瞧,隐见字体周围有蓝色线条,原来作者先用圆珠笔描出字形,然后再用毛笔填之,由于怕人识破,因此用墨深重,方显得“力透纸背”,今日此滥竽充数之物终于现形。我不禁感叹:碰上这样的东西,不仅要识伪货,还得识伪人。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