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祭物“磨喝乐”

七夕祭物“磨喝乐”

七夕祭物“磨喝乐”

时间:2007-06-01 09:02: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七夕祭物“磨喝乐”

  我收藏着几个“磨喝乐”。“磨喝乐”是宋代对泥偶的俗称,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加彩释金,题材以人物、动物为主。 “磨喝乐”是我国宋元时期祭祀所用的“小塑土偶”,如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所云:“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值数千者,禁中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 “磨喝乐”源于古印度的传说,系佛教人物,即佛之子。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摩喉罗,本为佛教神天龙八部之一,故又名:“大蟒神”,为印度佛教神。 上世纪30年代,傅芸子先生在《宋元时代的“磨喝乐”之一考察》中,也对 “磨喝乐”有详细考证:它源出于佛典。自印度传来,经过一番中土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美妙可爱的儿童。为“七夕节”祭物之一。 磨喝乐,也称摩喝乐等,异名很多。 邓之诚先生在注译《东京梦华录》并引《五百弟子本起经》时做注:“罗喉罗是释迦牟尼佛的亲生儿子,因他居母腹7年而得名。他天生聪颖、密行第一。” 不过,宋代的“磨喝乐”完全被赋予了汉化的形象:“御前扑卖摩侯罗,多着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着背儿、戴帽儿者,牛郎、织女,扑卖盈市。”《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背儿”是宋代女性通穿的长上衣,可见,磨喝乐的衣着打扮都采用当时的流行样式。这一段记载更说明,所谓磨喝乐,其实就是织女、牛郎——穿“背儿”的是织女,“戴帽儿”的自然就是牛郎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