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山水四十年——记岭南派著名画家赵华

痴情山水四十年——记岭南派著名画家赵华

痴情山水四十年——记岭南派著名画家赵华

时间:2007-05-31 16:45:00 来源:

名家 >痴情山水四十年——记岭南派著名画家赵华

 一本精美的勃发着原始生命里的画册《赵华山水画集》摆在案头。信手翻读,苍茫的峰峦逐页展开,沁人的江风迎面扑来,气势飞动的松涛,瑰丽怒放的云霞,无不大气磅礴,壮美典雅。经过画家妙笔点化的大自然顿时溢满读者的胸怀。观毕画幅,再品画题:《黄山雾松》、《钱塘帆影》;《太行秋色》、《春城春云》、《峨嵋烟雨》、《伏牛雄姿》;《泰山秋韵》、《神农林曲》;《秦岭冬雪》、《湘西风情》;《索溪风光》、《巴山印象》等等,诗情画意,耐人品评。  画集的扉页上,有岭南派大师关山月先生1999年10月在广州撰写的无题序文。关先生其中写道:“赵华是我的学生,多次和我一起写生创作。他是勤奋谦虚、厚道诚实、人品画品高尚、脚踏实地献身艺术之人。我想他定会在艺术之林成为一座独立的山峰。”  赵华,原名赵崇德,1941年生于南阳镇平。赵华的先祖在清代为地方贤达,书香门第,诗画传家。赵华六岁起就入赵家祠堂读书,儿时的他就喜欢上了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不知读烂了多少,历经数十年,至今不忘。  一次放学后,聪明好动的赵华被好奇心所驱使,爬上了自家密封着的阁楼。在光线暗淡、堆放着杂物的阁楼上,他看见许多光溜溜的竹筒,这些竹筒被捆着,他觉得很好玩,就想打开看看,原来里面是祖上珍藏的古画,经爷爷指教,他才知道这些书画,皆是唐伯虎、郭熙等名家作品,“很值钱的”。爷爷见赵华一脸的认真好奇,便取来一幅比较简洁的画,给他讲画的立意,画的技法。从此,赵华被这些古画所吸引,爷爷又找来‘芥子园画谱’,放学后,他便找爷爷讲得仔细观看,认真临摹。从此,赵华迈开了学习绘画的第一步。  后来,赵华进入广州美院国画系学习。在这所著名的学府里,他接触到了岭南派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史,观读了各派名家作品,精研了国画技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关山月等一批名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判。然而,忠厚善良,是绘画如生命的赵华却不管这些政治的狂风暴雨,坚持向关山月先生学习。关先生见赵华学习刻苦。默默钻研,人品又好,就主动收他为徒。赵华成为关山月的入室弟子,并追随关山月、黎雄才游历南国山川,踏遍大江南北。他在教师指导下写生,修改、锤炼、感悟很多,提高很快。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教学楼置身于大自然,从多年来临摹、研习以及系统的绘画的理论中,赵华悟出一种新的理性思维,这就是:作为一名画家,师古人、师名人固然重要,但他最终走向辉煌的关键在于师自然、师造化。他的艺术思想得到质的升华。在正确的画理指导下,她风餐露宿、刻苦写生的行动也由必然达到了自由的境界。  他登上运动鞋,背上画夹,手拿雨伞,口里默诵着屈原的《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踏上了艺术朝圣的不归之路。他“咬定青山不放松”三进神农架,五下湘西,八上黄山,十四次登临泰山;他入蜀三年写生,撷峨嵋秀色,写青城幽景;他两次畅游长江,三次考察黄河,于太行昆仑览胜,为漓江西湖壮色。他的足迹踏遍了南中国的名山大川,汲天地之灵气,养胸中之豪情。他的画作是他攀登艺术巅峰的坚实足迹,也是他艺术人生的中世纪录。在当今喧嚣、浮躁的艺术市场,赵华始终坚持他认定并孜孜追求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艰辛之路。  20世纪60年代的神农架,还是一方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赵华白天进林区写生,被神秘的景观所吸引,忘情于青山绿水间,迷途于夕阳西下松林的红绿层染。傍晚的神农架,高大的树冠遮蔽着天上的星光,树冠下已经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有一次写生晚归,他见一对对的绿光由远而近向他移动,他下意识想到,那是合伙寻食的狼群,于是他本能的抓住藤蔓爬上一棵树。看着地上的狼群未退,他又觉得腹部和树干之间有一个圆滑而又柔凉的东西在蠕动,“我的天,蛇!”就这样,他在神农架度过了与狼共舞、与蛇共眠的几天几夜。这不仅使他进入了大自然,也是他的灵魂像楔子一样楔入了大自然的神秘内核,神与物同游。唯其如此,他以神农家为题材的画,大都以黑色为主调,在迷离中充满野性,在野性中喷发出原始的生机。就画家对自然地良心而言,赵华首先是山水的知音,然后才是山水的画家。  赵华最漫长、最具社会意义的一次写生是他与关山月老师、还有其他两个师兄弟西行采风。那是在赵华拜关山月为师、在广州美院学习毕业后,他们师生四人从广州出发,越过云贵高原,翻过秦岭,闯过昆仑,最后骑马进入天山,从祖国的东南沿海到大西北群山游历、写生,历时四年。这次写生后,赵华谢绝了留院任教的邀请,专心致志的写生、绘画。  有一位哲人说过,大自然演进的最后目的就是让一个努力解读他的人完成一部书。对于绘画艺术家来说,自然造化的最后目的又何尝不是让一个感知它的人绘出一幅画!这幅画与其说是画出来的,毋宁说是自然借助画家眼、脑、手呈现出它的“神韵”。去滇边写秀,使赵华随类赋彩;去黄山历奇,使赵华综悟天地;去华山登险,使赵华意象畅神;去苏杭拾景,使赵华气韵清逸;去桂林涉水,使赵华心灵净化;去天山踏漠,使赵华空蒙澄怀;去泰山观日,使赵华荡胸决毗.这时候,赵华的艺术生命析离为山水物象,而山水物象又交汇成他的绘画性灵.借助生命之美之爆发力带给他的一次又一次突来的灵感.纷乱的意象幻化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半个世纪以来,赵华画出了《武陵山水》、《伏牛雄姿》、《泰山秋韵》、《黄山云海》、《神农林曲》等千余幅作品。自然的真山水通过他的山水画显示出时代的精神。其中,他的不少作品在国外获奖:《南岳如飞》获当代美术家精品展一等奖;《武陵山水》在国际中国画展大赛上获二等奖;《太行风云》在世界美展获二等奖;《黄山云海》在中国艺术大赛获三等奖。  赵华身为岭南派第三代传人,他的画与各方国画名家名作相映生辉。他师承岭南,转益多师,融会创新,体现了中华艺术精髓。他多次应邀在国外举办画展,新加坡、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还有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他的作品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中国家领导人曾把他的《大江东去》、《友谊长青》等画作为国礼,分别赠送给了阿尔巴尼亚和美国。他还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和全国一百多家宾馆、饭店创作过一千多幅画作,他的作品曾被国内外十多家博物馆收藏。  2002年1月 赵华第二次在中国美术馆搞画展时,他的《泼墨云山图》被国际艺术博览收藏家杨华以65万元人民币购买收藏。从南阳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赵华以大自然之美完善自己的心智,以赤子之情向全世界弘扬中国文化。  技升华为艺,艺提炼为道。生命之树长青,艺术之道无穷。赵华用他撼人魂魄的美术作品,对此做出了独特的注脚。即将在郑州举办的他的个展,也是他对故乡人民的真情回报。                                摘自《名人传记》杂志2002年第5期第191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