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古 出 新

入 古 出 新

入 古 出 新

时间:2007-05-28 16:12:00 来源:

名家 >入 古 出 新

何昌贵(《青少年书法报》社长、主编,黑龙江省书协副主席)
 对于书法而言,只有继承才能创新,这是被历代书家实践所证明所遵循的真 理。宋代的米芾,一日不临帖便有思涩的感觉;明末清初的王铎一天临帖一天创作,坚持终生,卓然成家。由此可见“入古才能出新”,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意图下继承,才是学书的正确途径。安徽合肥的邵鑫深晓此理,在入古出新方面堪称佼佼者。  邵鑫长期在《书法世界》(现改为《书画世界》)杂志做编辑工作。多年来,它不仅工作出色,而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持日临池,勤奋笔耕,创作出了不少精品力作,为书坛所瞩目。近日,我读到了他许多新近创作的作品,有隶书、篆书、行书和行草书等,他的这些作品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位善于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的行家。  邵鑫擅长行书。尤其对宋代书法颇为钟情。在它的行书作品中,有些形式上师“米芾”,但细细品嚼,里面融有“苏轼”的笔意。从行书条幅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中看,他师承米芾,整体上透射出米书的刚健之气。其线条在率意中不乏精微,于萧散处更显遒劲;提按有致,使转分明,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其书录唐人李贺《杨生春花紫石砚歌》条幅,胎息于米芾,在探得米家笔法的同时,又辅以自家性情,笔下意趣横生,俊逸潇洒。  书意,乃书者的艺术灵魂,书者的思想境界。东坡论书云“气血骨肉并重”,邵鑫深得其妙旨,恰到好处地将笔下的线条锤炼的风腴而不肥硕,清癯而不瘦弱,他将苏轼的厚重,欹侧,巧妙地凝练、融合在作品中,并流露出其学识、修养与情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他也十分关注当今书坛的行书创作走向,吸收那些国展上经常拿奖的行书高手的作品的长处,为我所用。“集众长而独运”,与时代合拍,正如孙过庭所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邵鑫的隶书以汉隶为宗,取法高古,据我了解,他几乎临遍了汉代隶书碑帖,取其精华,整合分析,以质朴无华的面貌出现。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拙朴中见秀美,端正中显生动。窥其用笔、结构,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不讲求点画圭角变化,不追求体态的妩媚多姿,而是强调内在厚重古拙。在隶书中掺以简书笔意,充分体现了笔下情感的丰富变化,予隶书以新的内涵。  读完他的近期力作,我感到,邵鑫虽然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心态平和,从不自矜,总是以“学如春冰积不高”的态度对待自己,这在当代青年书家中是不多见的。邵鑫在书法上的成绩,固然和他天姿才情分不开,但我以为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正确的学书观和良好的心态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种精神下所创作的作品怎能不“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呢。  相信邵鑫的书法创作之路会越走越宽。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