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周斌 被误解的行为艺术

对话周斌 被误解的行为艺术

对话周斌 被误解的行为艺术

时间:2007-05-18 09:44:00 来源:Tom

名家 >对话周斌 被误解的行为艺术

时间 :2007年4月14日下午三点 地址:成都画院 记者:叶晓燕 艺术家:周斌 《逐日》 从西南出发 记者:周老师好!你刚参加了《从西南出发》展览,这次你的行为作品是《逐日》,先说一下当时现场的创作过程吧。 周斌:我站在广东美术馆楼顶,注视太阳12个小时,从早上六点半日出到晚上六点半日落。 记者:现场还有其他人吗?这样一个作品创作完成后带给你的最直接的反应是什么? 周斌:现场有两个摄影师跟拍,每隔半小时拍一张图片。作品完成后面部被太阳晒伤了,褪了一周的皮,腰椎和颈椎现在还感到僵。 记者:这个作品从最初的构思到完成,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为什么会进行这样一个作品呢? 周斌:构思完成是瞬间的,但是这个瞬间是建立在长期的思索之上。近一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行为中体现人与自然世界的相互感应。《逐日》是想传递出一种空灵、虚无的感觉,抽离具体的意义指向,体现一种身体真实而异样的存在状态。 被误解的行为艺术 记者:您可以说是目前成都最活跃的行为艺术家了,经常看到你有作品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但是行为艺术似乎一直不能够被大众理解,你是怎么理解这样一种现象? 周斌:对这个问题我有三问。 一问大众:你们一年能否看一次艺术展?你们具备欣赏艺术的最起码的知识储备吗?艺术有普通人喜闻乐见的样式也有专业领域内的实验性的艺术创作,面对实验性的作品,你们在不理解时,是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以通过学习专业的知识后去分析了解,还是人云亦云、甚至歪曲讽刺呢? 二问媒体:你们有没有挤出丁点儿版面用于真正的艺术知识传播呢?你们有没有担负起码的文化建设的责任呢?没有!一味的投市井主流之所好,大篇的花边新闻、连载的情俗文章、疯狂的商业专版、扯眼的各类广告…….即便有点儿行为艺术的报道,也被你们写成奇闻怪事来吸引大众眼球。 三问艺术家:你们真的是在以独立和严肃的态度从事行为艺术的创作吗?十月份的北京大道艺术节研讨会上,一位英国的行为艺术家问中国的行为艺术现在是怎样一种状况。我回答说:中国的行为艺术现在是最好的发展阶段,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行为艺术现在在中国是名声最坏的时候,二是因为行为艺术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是最难以商业实现的时候。大浪淘沙,真正严肃从事行为艺术的创作的艺术家会继续走下去,而更多的行为艺术家,除极少数是在艺术样式上合乎自身创作逻辑的自然转型,大部分是很快的见风使舵,离开这个无名利的领域,像甩掉一件旧外套似的丢弃行为艺术。 曾经很讨厌行为艺术 记者:恩!问的很有力度。你近来的作品创作很频繁,在最初的时候你是怎么接触或开始行为艺术的?一直都很喜欢行为艺术吗? 周斌:也不是一直喜欢,刚开始的时候也不理解。不过从事了这个工作,已经充分的理解了行为艺术。曾经有误解。缘于我以前是画油画的,在北京圆明园画家村的时候,听人说在北京东村有人如何怎样做行为,直觉反应就是瞎整乱搞,画不出画后的哗众取宠。97年我因女儿出生留在成都,开始接触行为艺术,很快便感受到了这种艺术方式独特的摄魂魅力。而那时自己对油画的创作已感到麻木,没有了激情。 记者:做行为艺术可以解决你的经济问题吗? 周斌:不可以,也不重要。 《逐日》是转型作品 记者:你那么多的作品,有哪一个是你最喜欢的? 周斌:《壹圆钱》。身体的生理反应和所想表达的情绪是一体的,单纯、直接、干净有力量。 记者:我看过你的好几次现场的作品表现,你似乎总是在挑战身体生理的极限,总要出现痛苦和不适感,引人进行痛苦的反思,以后的创作还会保持这样的风格吗?为什么不创作一些比较轻松和浪漫作品呢? 周斌:我没有刻意去想保持某种风格,也没有刻意去表现痛苦或轻松,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最重要的。 记者:恩,我有看《逐日》的现场摄影图片,感觉很唯美,以后的创作将继续这样的风格吗? 周斌:是的,当人还原为自然的一部分,就会有摄人心魄的美。近期可能会继续这种风格,我很迷恋与自然的对话。 记者:下周在西安的展览,你的作品构思好了吗? 周斌:还没有,灵感还没出现。 行为艺术三阶段 记者:你在西安、北京、成都都生活过,你怎样评价三地的行为艺术? 周斌:目前行为艺术最活跃的城市就是北京、成都、西安。而其中成都的行为艺术已形成自身独特的逻辑。我将中国的行为艺术分为三阶段: 80年代出现到90年代初,适逢中国现代艺术运动时期,行为艺术因其强大的穿刺力被许多艺术家拿来作为创作手段,但作品粗糙;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初到2005年前后,中国的行为艺术家很好的把行为艺术手法与自身经验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好的经典作品; 如今,中西方的行为艺术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探索出这种艺术方式新的可能性是都需要面队和思考的问题。 记者:你可以说是把自己的工作、爱好、生活完美结合的艺术家,又是目前最活跃的行为艺术家,这和想象中那种充满不羁、放纵的艺术家形象有些差距,你满意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吗? 周斌:我很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要想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就要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有理性,才能纵而不废。养花喝茶,下棋耍鸟,我是个现实生活的迷恋者,晚上回家在恬睡的女儿脸上亲一口,那是令人情感融化的时刻。 中国没有收藏家 记者:最近网络上有一个热门的话题,说的是当今最虚伪的艺术家排行,我看到很多网友跟贴,很多行为艺术家榜上有名,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斌:这个问题有些尖锐。虚伪是所有人的本性,不只是艺术家,更不只是行为艺术家。这个排行榜本身就虚伪得可怕。 记者:说到收藏,我有一个疑问,行为艺术是一个现场的表演,如何体现它的收藏价值呢? 周斌:中国的艺术市场是虚幻的,没有真正的收藏群体。是一个买家到另一个买家的击鼓传花的游戏。行为艺术最初就是以反商业反博物馆体制的姿态出现的。虽然行为艺术现在有了新的针对性,但商业性的实现从来就不是艺术所要考虑面对的问题,艺术家应着眼于美术史,而非商业市场。我想,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艺术,一定就拥有它的收藏价值。目前对行为艺术的收藏与购买主要是行为现场的图片。 记者:那会不会行为艺术将演变成摄影艺术? 周斌:不可能,相互不可替代。 记者:行为艺术图片一般都是什么人在收藏?中国的行为艺术市场目前是什么状态? 周斌:主要是西方一些讲求学术性的机构在收藏。中国的行为艺术市场目前只是有点风声。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