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田间汗血锄

辛苦田间汗血锄

辛苦田间汗血锄

时间:2007-05-16 08:36:00 来源:新民晚报

收藏 >辛苦田间汗血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千年传诵的诗句,深深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但在刻艺盛世的明清两代,所刻的竹木牙角人物摆件中却独多神仙佛怪、帝王将相与仕女才子,鲜有刻农人的独立摆件。 多年前杏雨细蒙的时节,踏着蜿蜒青湿的条石板,徜徉在盈丈宽的江南古镇老巷中。撞进了一爿不怎么起眼的古董铺,在旧陋的博古架中巧遇了它——一尊长14厘米左右的农夫持锄踩于3厘米厚的黄土上,通高约17厘米的明代民间黄杨木雕摆件(见图)。我小心翼翼把它从博古架上扶下,拂去陈年的灰垢,露出黄灿的皮浆,又托在掌上轻轻抚摩,反复鉴赏……终以千钱允得铺主人首肯,将其易姓。 古刻匠对此农人的衣锄手足均取粗犷的线条从简勾勒,唯对农人的脸部表情处理得惟妙惟肖、丰富细腻。瞧此侧首眯目的农夫,似醉似醒,眼睛微闭微睁地瞄视前方;嘴角朝上那么轻轻一弯,鼻翼向两侧微微一张,国字脸形的左右腮边立显两潭浅浅的酒窝。可以看出,农夫惬意的目光已随稻田里翻滚的“黄金”向前蔓延流淌;嘴角亦随秋风下泛起层层稻浪而泛出阵阵的喜悦。然而这种陶醉与喜悦对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农夫却是十分的短暂与苦涩,这从刻匠赋予农夫一张喜悦中又带着一声长叹的口形,似已道白了古川沙人氏祝悦霖的那首竹枝词:“火轮那管炙肌肤,辛苦田间汗血锄。完却官租橐欲罄,叩门月米又追呼。”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