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淡彩总相宜

浓墨淡彩总相宜

浓墨淡彩总相宜

时间:2007-05-14 09:23:00 来源:

名家 >浓墨淡彩总相宜

迎霞初放 54cm×43cm 1994年
张树云 1921年3月生于浙江瑞安,笔名树霖、尔文、湘水。曾就读于国立东南联合大学、国立英士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擅长版画。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相继在山东大学、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任教。1973年创建南京艺术学院版画专业,是江苏水印版画学派创始人之一。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各类大展,获银奖、优秀作品奖,并由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1991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中国新兴版画荣誉证书及鲁迅纪念奖章。     前不久,江苏水印版画奠基人之一、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张树云86华诞暨师生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这是张树云从艺近60年首次举办版画展,展出的近百幅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苏水印版画发展的时代轨迹。   在中国现代版画中,江苏水印版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60年代初,江苏版画家们秉承十竹斋优秀水印木刻技术传统,吸收新金陵画派的艺术思想,创作出一大批以江南风景为主,色调清新,淡雅华润,优美动人的水印版画作品,形成独具一格的现代水印版画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1963年江苏水印版画在京展出获得较大反响,由此奠定其在国内版画界的地位。   张树云的版画创作活动起步于温州中学时期,其作品大致可分为黑白木刻、套色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三部分:按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技术方式由简至精,从黑白木刻向套色木刻过渡发展,日臻完美;同时他的木刻作品题材涉猎宽广,人物、风景、静物、花卉等皆有佳作。从艺术成就来看,则套色木刻为先.其中尤以60年代后创作的现代水印版画最为突出。   张树云的水印版面艺术成就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水印版画技术的探索;二是水印版画艺术语言的确立;三是水印版画艺术的教育与推广。   现代水印版画与传统水印版画技术上的最大差异,莫过于线条与色块的运用。线条是传统版画主要的造型要素,这不仅与传统绘画以线为主的表现语言有关,也与雕版印刷技术本身有着密切的关联。雕版印刷的印版多为硬木,此类板材木质细腻,纤维密实,可用单刀刻制精细线条,但蓄水性较弱,不适于印制面积较大的色块。显然这样的传统木刻技术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水印版画艺术表现的要求,因此在它兴起之初,版画家们进行了大量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拓展了水印版画的表现空间。张树云先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传统水印版画中的积墨重叠法与浓淡法提纯到艺术表现的高度。他说:“在十竹斋笺谱中,这种现象(浓淡法)只在花瓣或小叶中不经意一小点,我们就是从一小点中加以放大……”由此,这两种技术方法几乎成为张树云主要的水印版画技术标志,从《渔港》中的浪花、《龙脊寨子》中的梯田,到《花瓶与果子》中的瓷瓶均有出色的技术表现。   张树云不仅擅长于小幅画面的精镂细刻,更善于大幅画面的水印版画制作。大幅水印版画制作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在印制过程中,面对喷湿的宣纸,捏拿不当极易失败。而在他的水印版画中,鸿篇巨制俯拾即是,如《陈毅将军在江南》竟有97cm×90cm之巨。此外,他还特别擅长 餖版套印技术。餖版是传统水印版画的技术精华,张树云不但继承其优秀传统,更在此基础上将之发扬光大。他根据画面需要,将不同肌理的板材巧妙裁切,再用餖版技术进行套印,从而极大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提升了水印版画的艺术表现力。如1989年创作的《鲁迅像》,为了表现长衫的麻布质感,特选了质地较粗糙的木板,施淡墨干印,将麻布颗粒松软的质地逼真地表现出来。   色彩、刀痕、韵律是张树云水印版画的鲜明艺术语言。他的水印版画色彩运用极为丰富,擅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来烘托画面主题和意境,同时又在细节处理上注重色彩的微妙变化,使画面既宏大又精致。《出钢》是他多次下钢铁厂后创作的作品,为了表现生产车间翻腾的热气、坚硬的金属和紧张的劳动场面,他用有力的碎刀、抑扬顿挫的刀法刻画出钢水出炉瞬间的动人场景;色彩上仅用大面积的红黑二色叠印,既真实表现了生产车间的环境色彩,更突出白亮的钢水;画面简洁,充满视觉张力。而在《迎霞初放》中,色彩运用则微妙细腻。作品中的荷花和叶大量采用浓淡印法,花瓣上的色彩由深到浅由冷到暖交替过渡,水色温润清新自然,将霞光映照下的初荷羞怯与娇嫩表现得很逼真。1983年4月近代中国版画展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隆重开幕,张树云的水印木刻《渔港》作为该次展览会的海报广为刊行,影响深远。在这件作品中,他将色彩、刀痕、韵律三者完美结合,展现出一幅高度诗化的生活画卷。构图宏大,布局顶天立地、满而不塞;近景采用低视点,凸现波荡起伏的海水、硕大的渔船和矗立的桅杆。渔船虽然不多,安排却错落有致,极富动感。色彩处理上以大面积的墨块和线条为主,配以高纯度的红、黄两色,对比醒目,艳而不俗。同时在刀法组织运用上极具匠心,为了突出表现画面的厚重与力度,他以阔口原刀为主,选用了涩刀法,动中有静,进而不前,势中见力;刻法组织上,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采取切、推、削、挑、剔等刀法,整个画面刀味十足,充满张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干、湿印法的交叉运用,使整个画面刚柔叠进、交相辉映,从而将水印木刻的技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完美结合起来。     如今已届耄耋之年的张树云先生,仍孜孜不倦地进行水印版画艺术创作。春节前笔者上门看望先生,但见案头有新作《富士山印象》,色彩清雅,意境悠远。先生无不揶揄地说:“我是拿着放大镜印出来的。”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