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最早的二体钱

华夏最早的二体钱

华夏最早的二体钱

时间:2007-05-14 08:58: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华夏最早的二体钱

  以两族文字铸于同一方孔圆钱上的古币称二体钱。诸如满汉文清钱(10个皇帝年号钱全有)、元至正通宝背八思巴文、唐开元通宝背粟特文等皆为二体钱。 我国最早的二体钱可以追溯到上限三国时期,距今约1700余年,它是龟(音丘)兹五铢,上古西域古龟兹国铸。龟兹国位于今新疆以库车为中心的绿洲地带。龟兹文源于印度梵文,随佛法东渐而来。 龟兹五铢也称汉龟五铢,钱体圆径不一,小而轻,细缘、薄肉、广穿,红铜,铸制略粗。多数钱面为汉篆“五铢”,钱背为龟兹文。 由于此二体钱版别较多,可以经、重和文字分为A、B两类。 A类大致四式。一式:直径2厘米,重2克;二式:径1.8厘米,重1.2克;三式:径1.5厘米,重1.2克;四式:径1.3厘米,重0.9克。 B类二式。一式:汉、龟四字均铸于钱面,素背;二式:面右“五”左“铢”。方穿有无廓、有廓之分。背龟兹文,其“O”字或在穿的上部排位,或在穿的下部排位,多有不同之处,此式属普品。 五铢钱始于西汉止于隋,多个朝代沿用,行使期700余年,为华夏长寿币。而秦统一六国后,遂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同天下币”。其衡制规定实行铢两制,止于初唐。所谓铢两制即一两为二 ,二 为二十四铢,一铢为十 (约0.6克)。(音垒)为汉文量词,而“O”为龟兹文量词,而其另一龟兹文是数词“50”,汉文五铢为50 ,龟兹文两字合起来也是50 ,两者数与量完全等同。 其实在行使铢两制初期,诸如秦半两面文为“半两”二字,其重量实则12铢。又如汉五铢面文为“五铢”二字,也是重如其文等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秦衡制到了后来已经失去了货币换算意义,更多的则是沿用五铢币名而已。 由于汉龟两种铭文五铢钱,诞生并行使于铢两制和五铢传承期间,因此,它自然也就肩负着汉货币文化与龟兹本土币文化相互交流的使命。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