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老太“百龙图”香港捧金奖
合肥老太“百龙图”香港捧金奖
合肥老太“百龙图”香港捧金奖
长85米、宽1.18米、汇集118个字体各异“龙”字的“百龙图”,自65岁的芦云兰女士完成后,在省城引起广泛关注。日前,这幅“百龙图”更是惊艳香港,并在由香港文汇报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老干部学院举办的“中华魂——庆回归十周年两岸三地民间书画艺术展”上捧回金奖。
芦云兰女士62岁才开始涉及书法,在多项大赛中获奖。去年年底,在北京参观“九龙壁”后对一条条气势非凡的龙念念不忘,决定用中华各民族、出自历代大家手笔的字体,写出118个“龙”字。
作品一到香港,立即惊艳全场。“作品取胜于立意,取胜于功底。”这是书画展组委会的一致评价。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芦老写的“龙”字,汇集了各民族的字体,有彝族文,有西双版纳傣文,有朝鲜文,还有蒙古文;同时吸收了中华文字几千年的变迁,从甲骨文到篆体、隶体、草书、楷体。历代的书法家对“龙”字都情有独钟,在芦老的这幅“百龙图”里,就有模仿王是、齐白石等大家所写的“龙”字。
118个“龙”字,或腾或卧,或神似或形近,一个个气势雄伟,引起了评委的一阵阵惊叹。得知这是一位习书三年的花甲女士之作,评委们更是被震撼,很多市民慕名前来观看。无奈,在展出前惊鸿一瞥后,4月17~18日展出现场,这幅“百龙图”就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因为“百龙图”长达85米,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展厅相对不够长。展出时,“百龙图”卷起放在特殊的架子上,后面则挂出局部照片。即使这样,很多香港市民仍前来与“百龙图”合影,其中有被誉为“太平绅士”的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高敬德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施子清等。(汪漪、王士龙)
即使只是惊鸿一瞥,这幅“百龙图”还是毫无争议地获得了金奖。“有点惊讶,更多的是激动,大家可能是看到‘龙’字很亲切,所以让我获奖了。”芦老非常谦虚地说。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