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花鸟瓷帽筒
一对花鸟瓷帽筒
一对花鸟瓷帽筒
我喜欢收藏,每当去亲戚朋友家串门、做客,总要向他们流露自己业余时间不打麻将不打牌,而是“叶公好龙”爱好业余收藏。20世纪70年代末,我回皖南家乡,左右隔壁邻居相见总要几句寒暄,朋友同学会面更是离不开收藏的话题。这次邻居唐大妈得知我的爱好后,说他家有一对“火媒筒”(方言,即“帽筒”),如喜欢就拿走……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连忙就近买了近二十元的礼品去了他家。在余音绕梁的“感谢”声中,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地捧走了这对花鸟彩瓷帽筒。
这对清秀淡雅的民国瓷“帽筒”,高28cm、直径12.5cm。瓷胎色、质细白纯净,胎体细腻、厚重,沿口描有粗细两道金边,上绘有盛开的红、黄牡丹花及舒展的青枝绿叶和一只昂首信步的白鹇鸟,其寓意“富贵白头”;左竖书有“花中生奇,辛子(1931年)仲夏月,万发青题”字样;底部可见瓷坯胎旋纹痕迹,正中钤有朱红阳文“段义发”印。这对产于江西景德镇的“帽筒”,构图技巧娴熟,笔法老辣,画面清新,动静相映,令人爱不释手。(见图)
瓷帽筒,是民间传世较多的瓷器之一,它创造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期间。在清代,官员都有斗笠形花翎顶戴的官帽,休闲摆置时为防变形,就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帽筒”这种器具,其形制有圆筒、四方、六方和八方;工艺有镂孔、堆塑等;装饰有青花、粉彩、金彩、色釉、浅绛、矾红等;图案有人物、山水、花鸟、八宝博古图等;质地以瓷为多,兼有木、玉等。随着时代变迁,它的用途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多成了搁置鸡毛掸、尺、小画轴、草纸卷好的火纸媒(用于吸旱烟引火之用)等物。比如在我们皖南家乡,徽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现在很多家庭客厅桌上还陈设有瓷帽筒。据老人说:旧时,住家客厅堂前的长案桌上设置讲究“东瓶西镜”,即东边放一花瓶,西边放一面镜子,中放一时鸣钟,象征:终(钟)生(声)平(瓶)静(镜),为了协调起见,往往在时鸣钟两旁各放一只瓷帽筒。有当地男人回到家中或外出串门也将帽子取下置放帽筒上,以显有翩翩儒士的风度……这些也是徽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今天将这对花鸟瓷帽筒放置在家中现代住宅的博古架上,尤显古朴典雅,使人百看不厌,情趣盎然,这可能是业余收藏给生活增添的一种缘分和乐趣吧。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