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伙伴
最好的伙伴
最好的伙伴
我童年时喜欢绘画,所以对花花绿绿的香烟盒子也非常感兴趣。父亲吸完烟后,我就把空盒子留下来拆开展平,夹在书本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照着上面的图案画个不停。长大后虽然兴趣发生了变化,但对香烟盒子的喜爱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而且还知道香烟盒子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烟标。
屈指算来,我已在烟标收藏的道路上跋涉了20个春秋。这么多年来,我靠捡、拆、讨和朋友们赠送的原始烟标收藏方式,共收藏到数千种烟标,然而这种封闭式收藏方法极大地制约了我的藏品数量和质量。2002年,通过报纸的宣传介绍,我与许多烟标收藏爱好者取得了联系,其中就有天津的集标大家王金铎先生。王先生在信中详细询问了我的集藏情况并鼓励我搞好烟标收藏。他不但每次都赠我精美的烟标,还细心指导我如何进行烟标收藏,并鼓励我由封闭式收藏转为开放式收藏。由于开始对外交流,4年多的时间里,我的藏品数量超过了以前16年的总和,达到了两万余种,并且收藏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外交流,我开阔了眼界,逐步认识到烟标收藏的巨大社会意义和文化蕴涵。
古语云:“心有所感,发之为声。”2003年,我开始尝试“烟文”写作,利用业余时间写一些关于烟标收藏与鉴赏方面的文章。今年在《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的“藏品”版就发表了四篇关于烟标收藏的鉴赏文章。但由于自己入行比较晚,学识有限,所以“烟文”写得并不满意,还需勤加学习,更上一层楼。
回首来时路,感慨颇多。有一件事让我铭记于心:有一次去上班,我发现路边有一个自己没有的香烟盒子,但由于当时路上行人很多,我不好意思停车捡拾。无奈之下我只得暗暗记下这个香烟盒子所在位置,准备在下班时将之收入囊中。可等到下班经过那里时,那个香烟盒子早已不翼而飞,当时我心里就别提有多懊悔了!从那时候起,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烟标收藏是光明正大的爱好,干吗要偷偷摸摸?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对于我搞烟标收藏,开始家人不置可否,单位的同事们却认为我发“神经”,但经过我的不断宣传和讲解,周围的人也对烟标收藏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今在他们的眼里,烟标已不再是无用的废纸,而是一种文化、一门学问。现在,不但家人在帮我收集烟标,同事们也都在帮我收集。收藏烟标就是收藏历史,不管今后的路上有多少风雨,烟标都会是我最好的伙伴,陪我笑对人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