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件工艺品捐赠奥运
44件工艺品捐赠奥运
44件工艺品捐赠奥运
38件红底黑色图案的奥运项目钩织品,个个形神兼备,韵味十足;6件白底彩色的福娃钩织品,件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谁能想到,这些精美钩织品竟是出自一位身患股骨头坏死,至今仍行动不便的农家妇女。4月16日上午,在威海高新区东涝台村一户普通农家,女主人于爱淑小心翼翼地将她耗时10个月精心钩织的44件工艺品向记者一一展示。
幼时由于家境贫寒,于爱淑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但她心灵手巧,对钩织有着超群的天赋。无论多复杂的图案,她都不用图样,比照着图案就能织出上好的作品。去年,她钩织的百福图在全省首届文博会上获得优秀奖。
谈及这次创作奥运系列工艺品的初衷,于爱淑说,这源于去年6月她参加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民俗文化展。当时,她被展览会上的福娃图案深深吸引,萌生了把福娃图案加工成钩织工艺品的想法。
一回到家,她便立即着手开始全心准备起来。为了能买到钩织福娃所需要的14种颜色的毛线,于爱淑一瘸一拐地几乎走遍了整个威海。于爱淑和丈夫开了一家专门经营布料的商店。白天,丈夫在外面跑业务,她要照顾店里的生意,钩织奥运系列工艺品只能挤出晚上的时间。每天吃完晚饭,她便开始忙碌起来,一忙就忙到深夜。由于尾椎以上5节腰椎患有严重增生,于爱淑无法久坐,只能坐在床上靠着铺盖钩。有时丈夫一觉醒来,于爱淑还是在钩个不停,心疼得丈夫不得不靠“威胁”要把她的钩品拆了的办法,来逼她早休息。就这样,几个月下来,于爱淑终于将5件0.5米见方的红黑相间的福娃挂件和一幅长2米、宽0.8米的彩色福娃挂毯钩织出来。这之后,她又产生了把北京奥运会38个运动项目钩织出来的想法。托人上网查找并打印出38个运动项目图案后,于爱淑忍着病痛,又开始日复一日、一针一线的艰辛钩织起来。
去年11月,偏瘫多年的老父亲又得了脑溢血。在住院治疗的27天中,于爱淑每天晚上都带着毛线和钩针到医院去陪床。在照顾父亲入睡以后,她就拿出钩针和毛线在医院钩织。父亲出院后,她照料着瘫痪在床的父亲,白天忙生意,晚上坚持钩织。“钩的时候没觉出什么,忙活完了躺下后,腰都钻心地疼。”于爱淑说。
在于爱淑还没全部完成作品时,有人即慕名上门欲花高价全部买下,但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北京奥运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要把这些工艺品,全部无偿地捐赠给北京奥运会。”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