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把瘾

过把瘾

过把瘾

时间:2007-04-17 10:00: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过把瘾

  近日本市举办“2007收藏盛世鉴宝大会”,请到的是“央视·鉴宝”栏目的专家。我记起了塞在衣柜角落的两只破碗,老公轻蔑道:“你这破玩意儿不值钱,省省吧。”我不信。周末,拿报纸一包,揣着两件宝贝去了。 到那地方,得知鉴宝需购票,每张“鉴定通票”100元。毫不犹豫买了两张,然后排队,找地方坐下,包里的两块碗如同带去医院看病的孩子,惴惴不安地等着护士小姐叫号。 等的时间太长了,便留意听现场一位老先生对各个朝代的瓷器特点如数家珍。我对他崇拜不已,请他过来瞧瞧,他很乐意地接受了邀请。我把叠在一起的碗给他看,他一看便责备我:“怎么能把瓷器叠在一起呢?互相碰撞会刮坏的。”我一听,赶紧把碗分开。他拿起一只破碗,说:“这碗是古越窑的。你看,这外面的褐色是脏东西沁进去,里面的青绿色才是碗的本色,这色泽就是很难得的秘色瓷,起先是传说,后来打开法门寺地宫才揭开了秘密……”我听得非常紧张,为自己如此不识货而深感惭愧。老先生继续介绍了半天“越窑”的特点。然后拿起另一只碗,两眼放光,道:“这是哥窑的。”我更晕,忙敏而好学:“什么叫哥窑?”他细细解释:“如果是宋代的哥窑,至少价值千万,就算是明清仿制的也值不少钱……” 听得我心惊胆战,很为自己竟是千万富翁而不自知大感不安:太恐怖了,万一走出去被人抢劫、绑架了可怎么办?于是小心翼翼观察周围来来往往等待鉴宝的人们,仿佛谁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劫匪,就是面前的这位老先生也难保不会心生歹意。老公立马神色紧张,把他一向很鄙夷的碗包好,塞进包里,横挎胸前。老先生又讲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收藏故事,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心里只考虑一个问题:赶紧去打听一下,哪家银行的保险柜比较安全! 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叫到我了。带着宝贝进去,我把两张票交给旁边的小姐,她说:“如要鉴定证书,一张400。” 专家瞅瞅两只碗,开口了:“东西没错。”看一眼刚才老先生鉴为“古越窑”的碗,说:“这是隋朝的,但破得太厉害,品相不好,有历史价值没经济价值。”再看一眼“哥窑”的碗子,说:“这是民窑的,乾隆年间的,不值钱,最多一千。”三句话,30秒不到,200块钱没了。我不禁感慨:这话语也忒金贵了些! 我也不要鉴定证书了,收拾起我的宝贝就走,老公再次把东西塞进包里,走出来,他放松原先绷紧了的脸,道:“现在,我感觉这包轻多了……” 忽然觉得以色列人的一句俗语说得很对:钱财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妄想中的钱插上翅膀飞走了,悬着的心反倒放下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