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之而贯通之
融会之而贯通之
融会之而贯通之
时间:2007-04-17 09:57:00 来源:新民晚报
收藏
>融会之而贯通之
和朋友们一起到新天地看某位画家展览,路过嵩山路时,朋友无意间说起吴湖帆和冯超然当年都居住在这里,于是话题转而说到上世纪30年代的海上画坛有“三吴一冯(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之说,其中吴湖帆、冯超然、吴待秋又与赵叔孺并称“海上四家”。可目前市场上唯吴湖帆独领风骚,其余诸位却颇受冷遇。冯超然如此笔墨,市场上的售价还不到学生陆俨少三分之一,这真是岁月无情,留给人们徒有无限感触。
朋友们常讨论这么一个话题:究竟是名师出高徒还是高徒出名师?对此姑且不下定论,然而学生的自身修为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毕竟缺一不可。后继无人的感慨自古有之,有些艺术家自己妙笔生花,但却苦于没有好弟子,真找到了好学生,教起学生来却未必皆能如鱼得水。
学生想超越老师者难矣,唯冯超然弟子不然。冯超然本人早年精于仕女,晚年专攻山水,花卉兼具骨力,书法篆刻亦精。对于弟子,他量才施教,不求博但求精。众所知之,陆俨少和郑慕康均为冯超然及门弟子,陆俨少随老师学山水,终成山水画大家,山水画作之精妙较之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郑慕康却随冯超然学人物画,也颇有成就,在人物画家中首屈一指。
本人藏有几张郑慕康的人物(见图)及花卉,对其流畅的线条,晕染色彩的烘托,熟练的绘画技法和严谨的态度深感佩服。在我看来,他的人物画似乎比起老师来还略胜一筹。
郑慕康出生于广东省的一个小商之家,从小对绘画颇有兴趣,十八岁便来到上海,进入当时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开始学习西洋画。他以肖像画为主攻方向,在美专的学习生涯中,郑慕康增强了对于人物形态写真捕形的能力,但真正使其在艺术中有所突破的仍当属拜在冯超然门下后。受老师影响,郑慕康真正领会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本质区别,国画中的人物所表现的并不是直接的,而往往是含蓄的。于是郑慕康用自己的智慧,将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工笔人物合二为一,对人物的着色则用晕染,类似明代肖像风格,最终在人物画家中脱颖而出。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在世上永久垂名难啊!要超越先人,再创自己这就更难,想来有无数的画家,拜倒在前人的脚下,依样画葫芦,却始终不能融会贯通。这就更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画家,正如齐白石老人所说:“学我者死”。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