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逛卓克
官方微信
登录
|
注册
新闻频道
艺术家
艺术家
新闻
首页
新闻频道
艺术家
拍卖频道
展览频道
艺店
艺题
艺校
艺频
艺档
资讯
拍卖
展览
收藏
书画
名家
市场
摄影
评论
访谈
艺校
视频
新闻频道
首页
新闻频道
艺术家
拍卖频道
展览频道
艺店
艺题
艺校
艺频
艺档
资讯
拍卖
展览
收藏
书画
名家
市场
摄影
评论
访谈
艺校
视频
专家热评李岚清篆刻艺术
专家热评李岚清篆刻艺术
专家热评李岚清篆刻艺术
时间:2007-04-16 09:01:00
来源:
名家
>专家热评李岚清篆刻艺术
连日来,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在南京的艺术家群体中也激起了激烈反响。他们从创作内容、艺术气质等各个方面对李岚清的篆刻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点评,认为李岚清以71岁高龄花三年时间潜心创作的近三百方篆刻作品,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有着独到的艺术理解和追求。江苏省书协顾问张杰还饶有趣味地以一首“藏头诗”唱和:“岚岳淳风在,清流一脉通。寸方天地小,金石气恢弘。” “创作内容都贴近现实” 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苏金海在谈及自己的艺术感受时,首先谈到的就是“创作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情趣浓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如“北京奥运”、“知荣明耻”、“和谐社会”、“互利双赢”、“珍惜晚晴”、“乱弹琴”等印作,“其内涵大到国家大政方针,小到日常交友、处世心态,令人耳目一新”。南京印社副社长王光明则说,展品中既有“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号召,又有“刀下留牛”、“滴水千金”的呼吁;既有“自强不息”、“学海无涯”的严格自律,又有“聊以自娱”、“书为友乐为伴”等充满日常生活情趣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工作、学习、生活各个侧面,使观者不再把作者当作一个高不可攀的领导,而视作者为一个亲密的长者、和蔼的近邻”。 “另类篆刻”新颖奇妙 对于李岚清篆刻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们也由衷钦佩。中国书协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言恭达认为,李岚清的篆刻艺术直追秦汉,无论是汉印的古朴还是细朱文印的婉约以及他书法的逸秀,方寸天地间透出的书卷气,十分难能可贵。而其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往往匠心独运。如“莫扎特”(朱文)将五线谱融入篆刻之中,有鸟虫篆之趣;“饼”(白文)用六层界格,将篆刻“饼”围住,表现过分重视包装危害的理念;“心平如水”以铁线篆平均分割印石,大量的留白和印文相得益彰,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审美感受。 中国书协理事、南京印社社长徐利明则形容李岚清篆刻作品为“另类篆刻”,“许多作品表现出他的奇思异想和形式美的独特创造”。如将“无中生有”设计为朱白相间印,“无”字以空白示之,“有”字留出红色方块,令观赏者会意一笑。再如“十二生肖”印,多采自卡通造型加以适应性设计,而不取古肖形印惯式,别出新意,耐人寻味。 “用行动诠释传统文化” 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说,在这次展览中,李岚清的为人品格和艺术气质得以全面的体现,“他的书法典雅秀美,文章风趣实在,能弹琴作曲,能诗词文赋,学识广博、奇思妙想,有历史的桩桩回顾,还有生活的点点温情。他在方寸之间倾注了如此的精力,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感人篇章,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 南京印社副社长徐畅则表示:李岚清是在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参以自身的渊博知识,饱含着对某一种意念的创作激情,“玩”出了“新花样”。“他以行动生动地向世人证明:71岁的老人照样可以学篆刻,既然71岁的老人能玩得好,青少年更应‘玩’得好。他身体力行学习篆刻,出版印集、巡回办展,到处播撒篆刻艺术的种子,显示出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篆刻艺术发展的努力。”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