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乳品票与婴儿糖票
代乳品票与婴儿糖票
代乳品票与婴儿糖票
票证里比较珍贵的数“语录粮票”、“食品饮食专用粮票”、“语录购货券”以及三年困难时期的食糖票、大面值的外汇券(如50、100元面值的)等品种。然而,还有比上述品种更为稀少的票证,那就是“代乳品票”和“婴儿糖票”。
这两种珍贵的票证都是贵阳市于1973年发行的 ,而且都还作为“节约利废”的对象,曾经用作80年代初的“职工考勤表”。而过了20多年后,这些当年不起眼的“废物”则成了收藏市场的“宠儿”。
发行“代乳品票”和“婴儿糖票”,是因为我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畜牧业特别是奶牛养殖业还很欠发达,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记得那时,食糖是相当紧张的,往往是一个季度每人才能供应二两半白糖,而且有时还买不到正宗的白糖,只有那种“不白不红”的古巴砂糖供应;红糖就更紧张了,一般只有产妇、住院病人(如肝炎病人)才有资格领到特供红糖票;而“婴儿糖票”同样珍贵,甚至更加紧俏。所以,牛奶、代乳品就必不可少,这么珍贵的票证浪费了没使用实属罕见。
况且,从票证的发行量来看,婴儿糖票和代乳品票远比普通糖票要少。
根据有关记载表明,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行了婴儿糖票,有的城市牛奶供应条件好些,就没有发行上述两种婴儿专用的票证。
笔者收集到的这两份票证,并不是当时发到老百姓手上而没有用掉的票证,而是贵阳市当年因故没有发出的票证,保存十分完好。耐人寻味的是,在收藏还没有兴起的上世纪80年代初,这类票证还曾作为“节约利废”的对象。庆幸的是,这些票证在用作考勤表之后,并没有毁掉。
这两份票证的背面是贵阳市某单位的“考勤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职工的工资都还相当低,如某位职工工资为34.5元。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