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陋与捡漏

捡陋与捡漏

捡陋与捡漏

时间:2007-04-16 11:09: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捡陋与捡漏

  我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搞收藏,最初是“漏”便“捡”,结果旧瓷、老玉买了一堆,却几乎都是做旧做假的陋品。“捡漏”缘何成“捡陋”呢?总结一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心情浮躁,急功近利。觅古物时应有平静心态,我却往往心情浮躁,急功近利,无疑“陋”离我不远。一天,我在一地摊上瞥见一件玉器,卖主声称战国玉蝉。我拿到手上一看,雕工清晰,形状规整,顿时头脑发热,便问多少钱。“2000元。”我心里盘算,像这样的战国老玉起码要卖几万元……最后以1200元买下。后经几位老法师过眼,其实是河磨玉做旧的玉件,只值几十元。 耳根太软,盲目相信。古玩摊主为了牟取暴利,总会绘声绘色地说什么“乡下收来的”、“墓中挖出来的”等等。一次,我在地摊上看见一只带善竹节缸,彩头好,器形大,眼睛便盯住不放。摊主说是清同治粉彩,乡下收来的,大户人家的东西。我听他说“乡下收来的”已相信一半,再见他说话迟钝,老实巴交,完全放松了警惕。经过讨价还价,花了170元成交,其实此缸是做旧的赝品。 缺乏眼力,上当不绝。搞古玩要“三力”:精力、财力和眼力。说到底主要是眼力。眼力好能捡漏,眼力不好只能捡陋。一天,我在上海方浜河藏宝楼看到一只有底款的圆形铜手炉,网罩镂空花纹,很是精美。“这手炉多少钱?”我问。“清中期,800元”,摊主接着说,“名家的,不妨看看。”我听名家的,心动了,见上面有包浆,心想不会错,最后以250元买了。事后与藏友交流,立马被看出是新仿的,并指出了做旧痕迹。 这么多年“捡漏”成“捡陋”,写出来给初入藏市者一点启迪。如今古玩市场真品稀少,赝品泛滥,只有具备审时度势的眼光,冷静理智的头脑,才能在充满乐趣又带有诡谲的藏海中遨游,真正实现捡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