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匾思先贤

读匾思先贤

读匾思先贤

时间:2007-04-06 08:48: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读匾思先贤

  朱熹(1130年至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江西婺源人。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庆元三年(1197年)夏,昏庸无道的宁宗皇帝听信权奸进谗,将“伪学之党”诬陷为“逆党”,朱熹被指责为“党魁”,这可是不轻的政治迫害。与朱熹一同遭遇逆党禁锢、永不叙用的共有59人之多。宁宗皇帝将在朝仅46天的帝王之师朱熹,赶出了御前经筵。被朝廷有意疏远了的朱熹,请祠归山,继续研究理学潜心做学问。朱熹退出朝廷后,来到泰宁县。 据泰宁县博物馆有关文献介绍,朱熹是在宋庆元三年至庆元四年(1197~1198)隐居泰宁水南的小均坳村的。朱熹在这个远离政治纷争的小山村里,只住了短短的两年。而在这短暂而平静的两个春夏秋冬中,自号晦翁的朱熹,始终足不出山村,沉浸在读书治学的愉悦中。朱熹在小均坳村读书处,自行设计制作了构图独特的两块匾,匾的长度约60厘米,宽约30厘米。其形状有点像古代文官展读手中的文牍,匾上书写着“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何如?”(如图)的诗句,以此昭示心境,激励明志。 春天的自然景观非常美,朱熹的心境完全陶醉在窗前绿草香花中,展示了朱熹那种淡然、随意、闲适的心境。这副匾字体采用阴刻技法,字迹涂上了黑漆,体现了行书风格,拙朴中透露出沉稳的美感。从这两幅匾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朱熹这位大学问家,尽管身陷逆境,年事已高,但身心仍浸淫在读书的快乐境界中,读书兴致来时,就连长满在窗前小径上的绿草,也顾不得去铲锄它了。 这两块匾的人文价值较高。除了它的书法艺术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外,它的文化功能也很突出,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当代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大都表现出浮躁心理,静不下心来读书,无法得到读书乐趣的陶冶。朱熹这副匾赞美了绿草如茵的景色,抒发了他惜爱自然界中一草一木的感情。同时该匾也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箴言:只有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只有摒弃外界干扰,才能专心读书,潜心学问。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