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墨迹是好书

旧时墨迹是好书

旧时墨迹是好书

时间:2007-04-06 08:56:00 来源:文汇报

收藏 >旧时墨迹是好书

 不知道为什么,对“旧墨”、“旧迹”、“旧物”之类的字眼,总有一种好感。最近新出的《旧墨二记》,系《旧墨记》续编。作者说,“二记”是受了王世襄先生《锦灰堆》和《锦灰二堆》的启发,但文章写法、装帧与前一本基本无异,入选人物依旧是68位,也按出生年份排序,其中最年长的是郭嵩焘,年龄最小的是吴宓和马公愚。 相比《旧墨记》介绍的严复、康有为、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等人的“墨迹与往事”,《旧墨二记》提到的人物就更鲜为人知了。如黄绍箕,乃当今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兄妹的先辈,其虽曾助康有为上书变法,参与发起上海强学会,任过京师大学堂总办,后悉心编著中国第一本《中国教育史》,但声名并非显赫。世事变迁,今日已无几人识君。 据说,作者方继孝收藏近现代名人书札,是在这些旧物不被藏家重视的情况下开始的。这些微不足道的书札,却是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细节,这种趣味是我们在读正史中无法得到的。另一位藏书家黄裳先生也在他新出的《珠还记幸》里,以师友的手书题赠为缘起,写下了数十位已消失在20世纪烟云之中的大师的风采和神韵,斯人已逝,墨宝长存。 盛世兴收藏。如今收藏热一日红似一日,藏家一日多于一日。但藏家中能著述者寥寥。谢其章在《搜书记》中曾说:“我们多半不算无书之瞽者,但我们很可能是书的奴隶,因为我们攒的书一辈子也消化不了,怎样才能给藏书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确实,当世界因网络技术的发达而趋同,可人心却因此越来越谨小。这些旧时痕迹打捞的不仅是珍贵的回忆,更让我们得以借此追寻到一些不应被忘记的细节,使我们在消逝的情怀中找到某种慰藉。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