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写春秋——访民间书法家彭寿昌老人

浓墨重彩写春秋——访民间书法家彭寿昌老人

浓墨重彩写春秋——访民间书法家彭寿昌老人

时间:2007-04-04 09:17:00 来源:

名家 >浓墨重彩写春秋——访民间书法家彭寿昌老人

有人说:“彭寿昌今年62岁,一生酷爱音乐、诗词和书法,从艺40多年,博学多才;他的作品,获得各级奖项无数,可谓与专业名家相媲美。”有人说:“他潜心钻研艺术,他的艺术成就早应为大家所知……”   祖辈的“书法牌扁”让他爱上了书法   彭寿昌,1945年出身在攸县一个贫苦人家庭。曾祖父是当地有名的穷秀才,其父是一个民间艺人。彭老师在家庭的影响下,9岁开始练习毛笔字;12岁父亲去世;两年后,母亲相继病亡。1960年3月,他被攸县文工团从家乡中心完小直接招为小演员。   平日里,彭寿昌虽然潜心研习西洋和民族乐器,但小学时家乡沙峰村老祠堂墙璧上的那些木雕书画牌扁,一直在他的脑海游走。他暗下决心,要练出一笔象样的书法。一旦剧团有演出,负责乐队的彭寿昌“管起闲事”来,帮助书写海报;墙上写,院内写,满街写,一如继往地写了几十个春秋。   文革期间因为对艺术的追求而被下放   由于对艺术的执着,人生的追求,一次彭寿昌情不自禁地当众直言:“我要成为攸县一把琴,一支笔”!文革时期,就是因为这句话,他被少数人扣上了“只要琴线不要路线”的帽子,将彭老师于1976年9月“下放”回家。   在此期间,彭寿昌并没有灰心,而以“天生我才必有用”激励自己,一边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一边坚持习书法,地上写,水面写,有人说他是书痴。   独特的“练写技巧”造就书法长足进步   1979年“文革平反”让彭寿昌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他重新规范练习方法,从研习颜、柳古圣法帖起,到隶书、行书和草书,再到现在善长的狂草。他所崇拜的书法大师,有唐代的书圣张旭、怀素和现代的毛泽东等。   彭寿昌自创了一种“无纸墨书法练习法”。即:用毛笔点清水,在平整干润的地面上练习。夏天,他伏在曝日的水泥地面上练习书法;冬天大雪铺地,以柴为笔,划雪为书。剧团每逢下乡演出,挂在彭老师的行程担子上,最为闪眼的是他的各种毛笔和盛水写字的破瓷缸。   书法中讲究“意境”、“神韵”和“字外功”。为了掌握这些技巧,彭老师经常放眼蓝天,凝眸山野,伏察流水,仰观行云,以追求书法其“意境”和“神韵”之最高境界。他自习书法入迷时,就餐,用筷子练;晚睡,床上练;走路,手指朝地比画;不时受到爱妻的挫骂和路人的误解。通过“字外功”和“无纸墨练习法”的辅佐,彭寿昌的书法长进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得到了国内众多行家的充分肯定。   60多幅作品获奖乐于为百姓泼墨挥毫   如今彭寿昌是国家级琴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吴道子艺术馆理事,湖南省戏曲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等。并先后有60多幅作品获得国家级书法大赛金、银奖及省级书法大赛的一二等奖,其中有些获奖作品编入国家及省级作品选集,他还多次应邀参加新加坡、法国等地的书画展。   随着名气上升,前来向彭寿昌索求墨宝的人也越来越多。几十年来,先后有数十家单位请他写了招牌,但每家招牌都应彭寿昌的要求没有落款留名。2007年春节前,攸县新市镇政府,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请去彭老师于闹市当场书写春联,一个上午写了60多幅,几天时间共写了1300多幅,免费送给当地农民百姓。

(彭寿昌并先后有60多幅作品获得国家级、及省级书法大赛大奖)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