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节目不应过多炒作藏品的经济价值
“鉴宝”节目不应过多炒作藏品的经济价值
“鉴宝”节目不应过多炒作藏品的经济价值
央视经济频道主办的“赛宝”、“鉴宝”节目,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的目光,但也有不少收藏者提出批评建议,希望“赛宝”、“鉴宝”一类节目,应重在推介民间藏品的文化价值,而不应过多的炒作藏品的经济价值。
一件唐代螺细铜镜估价100万元,一件和田玉观音估价300万元,一幅郑板桥书画估价80万元……一台节目从头至尾重在“钱”字上。这样一味炒作藏品的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了收藏者的收藏心态,其结果不仅不能唤醒人们保护民间文物的观念,倒是培养了更多人唯利是图的意识,给文物商贩抬高藏品价格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也容易加剧盗墓现象的发生和使更多的珍贵文物流向国外。
收藏品有保值增值的功能是无疑的,但作为收藏者更应注重其文化内涵,如果眼光和收藏的动机只盯在藏品的价格上,这不是真正的收藏,也不应该是举办“赛宝”、“鉴宝”节目的初衷。
对一个收藏者来讲,并非是元青花、均瓷、定窑这些值上成百上千万的“重器”才有收藏价值,才叫收藏。收藏,重在一个“玩”字,在“玩”中寻求文化根源,在“玩”中寻找乐趣,在“玩”中增长知识、淘冶情操,几十元、几佰元甚至不花钱的物品同样可以玩得有滋有味。
央视“赛宝”、“鉴宝”节目应坚持正确的导向,重在宣传藏品的文化价值,重在唤起人们热爱收藏、珍惜和保护文物的观念与责任,使民间有限的文物得到珍视、和保护,而不致为了经济利益遭到破坏和损毁。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