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犹存《淳化阁帖》原石现杭州

风骨犹存《淳化阁帖》原石现杭州

风骨犹存《淳化阁帖》原石现杭州

时间:2007-03-21 08:32:00 来源:中国书法网

收藏 >风骨犹存《淳化阁帖》原石现杭州

  为《懋勤殿本》《潘祖纯跋本》拓本原石专家称找到中国“帖学的最高峰” 上海博物馆2003年斥资450万美元购买书法“国宝”——《淳化阁帖》曾备受海内外关注,然而《淳化阁帖》的拓本原石一直未知下落。   记者昨天获悉,现藏于浙江图书馆的25块碑帖刻石已被专家认定为国宝级书法《懋勤殿本淳化阁》、《潘祖纯跋本淳化阁帖》的南宋拓本原石,这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套宋代《淳化阁帖》系统碑帖刻石。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之为找到了“帖学的最高峰”。 早报记者葛熔金上海图书馆碑帖研究室副研究员仲威日前在西泠印社春季雅集《三老碑帖汇考》研讨会上宣布:藏于浙江图书馆的25块碑帖刻石为国宝级书法《懋勤殿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潘祖纯跋本》(现藏上海博物馆)这两种《淳化阁帖》的南宋拓本原石。早报记者昨天闻讯来到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看到了由25块碑帖刻石组成的这套《淳化阁帖》原石,虽历经800多年时光,然而上面镌刻的宋以前历代名家书法依然清晰毕现,银钩铁画,风骨犹存。 “帖学”发展标杆性事件 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告诉早报记者:“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善的《淳化阁帖》系统丛帖原石,其年代最迟也在南宋。”《淳化阁帖》最早的是枣木原版,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后人为便于保存、欣赏、传播,又将《淳化阁帖》刻在石碑上,这些石刻又成为历代拓本的基础。目前,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保存的由数十块碑帖刻石组成的这套《淳化阁帖》应该是从北宋拓本刻下来的。 “这意味着我们找到了‘帖学的最高峰’,它的发现是‘帖学’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标杆性事件,这将为研究中国古代传统书法艺术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陈振濂说。 一度堆在浙图仓库角落 “其实,这些碑帖刻石在浙江图书馆开馆之初就存在,但来历已无可考据。”浙江图书馆馆长程小澜透露,1994年前,这些石碑还被堆在浙图仓库的角落里,其后有专家认为其有一定价值,该馆报批浙江省文化厅拨专款加以陈列,不过其真实价值确认却十分偶然。 程小澜介绍,去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碑帖鉴定权威专家施安昌应邀到浙图对该馆新近获得的一位名家碑帖拓本进行真伪鉴定,当时这些碑帖刻石并不在鉴定范围,只是邀请施安昌对其进行参观。但当施安昌看到这些碑帖刻石时显得十分震惊。此后他数次将故宫馆藏的《懋勤殿本》与此进行仔细、反复比对、核实,确认与浙图的原石完全一致。 随后,上海古籍出版社碑帖鉴定专家水赉佑也曾经多次到浙图,以《潘祖纯跋本》进行实物鉴别,其结论也是原石。从而最终确定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两本《淳化阁帖》至善本《懋勤殿本》、《潘祖纯跋本》都出于浙图的碑帖刻石。 链接 《淳化阁帖》最初是北宋年间宋太宗在位时组织编集刊印的,因编刻于淳化三年,故名《淳化阁帖》,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汇集了此前历代100多名家的400多篇墨迹,其中包括大量已经绝迹的历代名家书法作品,被称为中国书法界的“帖祖”。南宋后又将《淳化阁帖》刻于石碑上,成为历代《淳化阁帖》拓本的基础。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