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巧趣 皆得天真

不装巧趣 皆得天真

不装巧趣 皆得天真

时间:2007-03-17 08:44: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不装巧趣 皆得天真

  五代十国的绘画,上承唐朝余脉,下开宋代新风,是个承上启上时期,水墨淡彩山水发展成熟,并形成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系。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 董源(公元?至962年),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曾为南唐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董源用笔细长圆润,善作“披麻皴”和“点子皴”,苔点繁密,常以皴、点代替线条来状物写景。 这幅《龙宿郊民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董源的传世作品之一。此画系绢本,青绿设色,纵156厘米,横160厘米。无款,亦无宋、元人旧题。画面山岗圆深,草木丰茂,杂树丹碧掩映,山麓人家张灯于树,连舟歌舞,似描写节日嬉娱情景。此图以水墨浅绛为骨,山体上依山石结构创造性地施以密密折披麻皴。 关于图名,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称其为《龙绣交鸣图》。因董其昌偏爱董源的画,千方百计从他人手中寻觅得四图,鉴定为董源所绘、取其堂名“四源堂”以藏之。图皆无名,他便依北宋《宣和画谱》所记,一一定名为:《潇湘图》、《夏山图》、《秋江行旅图》,又将《龙绣交鸣图》改名《龙宿郊民图》。董其昌搞不清“龙绣交鸣”是何意,便谓此图是宋太祖下江南时地方上用以进贡的,于是自作主张改名为《龙宿郊民图》。然而考证历史,宋太祖并未亲征江南,而图下方水边有众人聚于岸及船上,“联臂舞跃,仿佛古者拔河之戏”,清乾隆皇帝便猜测是“郊民见龙宿祈雨所陈”。近人又有《龙袖骄民图》之说,意谓天子脚下骄养之民,图名含义即太平时代居住在天子脚下的幸福之民,图上所绘内容当是节日嬉娱之景,如河上连舟槌鼓,类似竞渡之类,岸旁连臂踏歌,示欢庆秋收之喜,它与图名亦相吻合。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