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被“余震”展“震”到的普通人提到“英国青年艺术家”,都不再愿意用这个老土的词了,而叫他们“YBA”,“Young British Artists”。
一个多月以前,“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在广东开幕。这个负责展示1990年到2006年英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引发了一阵观看的热潮,也带动了一个流行语叫做“YBA”。所有被“余震”展“震”到的普通人提到“英国青年艺术家”,都不再愿意用这个老土的词了,而叫他们“YBA”,“Yang British Artists”。YBA的贡献就在于,让当代艺术从高高在上的高雅文化变成被公众接近的流行艺术。西方评论说,YBA是继毕加索之后的第二个被全民热爱的“超级明星”。
这个展览3月份将要来北京了,相信“YBA”这个词也会让北京的公众念叨一番。3月才来,而编辑现在按耐不住说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身边有活跃在老厂房和艺术市场的年轻艺术家们,他们有“YBA”十年前的颠覆精神。或者,我们可以尝试叫他们“YCA”(Young Chinese Artists)。
比如,本周在上海,叫做“浮游”的展览,号称“新无产者青年艺术家联展第一回”,他们是一撮80后艺术家们的集体亮相。别怪罪我们经常提起“80后”这个似乎用滥了的词,只因为这些还不到27岁的人们,真的正在频频露头,而他们的出场,每一次都不一样。这一代人被总结为“飘一代”、“卡通一代”等等,这个“浮游”或许是他们认同的新诠释:自我虚空、精神漂浮、尊重潜意识、“微快乐”并乐天派。
在北京,刚刚结束的“开玩笑”展览,一半认真一半玩笑的态度,正是年轻人的典型行为。现在,同样有一场类似的展出,由一群独生一代的年轻人发起,这就是我们将在后边详细介绍的“CTRL+N”联展。作品里的颠覆的孙悟空,是一个当代版的,甚至是网络游戏版的流行文化英雄。它的参展者谭天说,他们要在当代艺术圈里新建(“CTRL+N”是“新建”功能的快捷键)一个文件夹,名字就叫做“公猿男孩”——他们5个男孩组成的艺术小组的名字。
2007年“YBA”在中国的流行,已经是这个旗帜树起的17年之后,谁能料想当年看似异类的年轻人,成为世界瞩目的艺术群体,所有感叹YBA的人,或许都可以期待“YCA”的出现。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